【關鍵詞】數學活動 興趣 操作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19-01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推理性較強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受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小學生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并不感興趣。相反,他們對妙趣橫生的數學活動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通過數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開展數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數學情境,以數學游戲或故事的形式呈現,學生就會喜歡上這門功課。
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時,筆者創設了“智慧老人”在神秘的百寶箱里給學生們發禮物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因為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并知道它們的名稱。因此筆者努力讓學生親身經歷對熟悉實物的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調動他們的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使他們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PPT讓學生分辨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物體,而后教師拿出百寶箱,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組學生按照教師指令,根據物體形狀的不同取出相應的“禮物”并進行分類,看哪個小組做得又快又好,并給予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
顯而易見,數學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們找到了童真、童趣,而且也密切了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提高了數學學習興趣。
二、開展數學活動,有利于突破課堂教學難點
數學教師應該讓學生動手做數學,而不是讓學生用耳朵聽數學。因此在數學課上,必須加強操作活動。這很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為了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筆者以“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來引入:在去往西天取經的路上,豬八戒從瓜農那里討得了一個大西瓜。可是,一個西瓜四個人,該怎樣分才平均呢?孫悟空說:“將西瓜一分為四,每人一份。”可豬八戒卻說自己功勞大,應該多吃一些。孫悟空轉念一想說:“那就平分八份,給八戒兩份。這下豬八戒可高興了,自認為討了個便宜。大家想一想:豬八戒得到的西瓜比其他人多嗎?這時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同學說得多了;有的同學說得少了;還有的同學說一樣。
見時機成熟,筆者發給每個學習小組一張標有圓心的圓形卡片代表西瓜,讓大家親自動手來分一分、看一看,并把每個人所得的“西瓜”用不同顏色的筆涂色,最后比較面積大小。
通過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大家很快得出了結論: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一份與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二份的結果是一樣的,從而輕松地實現了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三、開展數學活動,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訓練。這樣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同時在進行活動教學時還可以適當擴大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親自經歷,用心感悟,并在直接體驗中提高自己的興趣與信心。
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時,我先讓學生分別介紹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所處的位置,如:我叫 ,在第 列第 行。然后我提出下列問題:
(1)小紅坐在第幾組?第幾位?他的后面有幾人?
(2)從后數起,小紅坐第幾?他的前面有幾人?
(3)這一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4)第三組第五位是誰?他的同桌位置是……?
這樣,收到了在玩中練習的效果。
四、開展數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活動是既有趣味又有思考性的活動,能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尋找規律,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有創新的火花閃動。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把這節課設計成“我是小顧客”“用物兌幣”等活動,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在一次次的“交易”過程中,不僅增強了表達能力,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特別是當他們買東西沒有零錢時,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兌換零錢,提高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數學活動課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重點在于活動過程的體驗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因此,教師要精選例題,用多媒體、圖片、故事等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在“做”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