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25-02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采用科學的、有效的教學策略。然而,目前關于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相對來說仍然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內容設計、動機激發、情境設置、示范反饋等方面論述口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內容設計
(一)確立好的話題
話題在口語教學中起到紐帶的作用,一個好的話題可以將交際的雙方緊緊聯系起來,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應變、傾聽、表達的能力。從這方面來看,話題的確立就是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關鍵。
在實際教學中,話題的確立首先需要考量話題的難易程度、價值、現實意義等,這直接牽涉到話題可不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可不可以將口語習得用到生活中。話題還應該具有開放性與多元性的特點,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一方面可以選擇課本中的寫作或是閱讀的材料,鞏固寫作或閱讀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依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選擇學習或生活中的話題。如在生活中的交往類話題,贊美、祝賀、做客等。又如,老師發現近期在班上同學間出現誤會,在選擇話題的時候可以借著這個機會,選擇“學會自我批評”“學會寬容”“學會安慰”等話題,這樣不僅有利于實際教學,也有助于處理班上的一些問題。
(二)依據教學任務對口語交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依據教學的需求,將教學內容進一步具體化。課本中的口語教學很多都只是提供了一個話題,要想在教學中取得實用性的效果,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對話題進行深度挖掘。可以重新組合口語教學的內容,如在二年級的“學會轉述”這個話題中,可以把以往學習過的話題,如“打電話”“接電話”“祝賀”等話題組合在一起,整合為一個話題進行練習。
(三)將口語教學與其他教學環節相結合
很多語文課本在每個單元中專門設置相應的口語話題,教師往往只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才進行這些話題的訓練,這必然會導致口語教學的面狹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口語教學與其他教學環節結合起來進行。以閱讀教學為例,很多小學課文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并且這些課文的語言都非常優美。讓學生模擬對話,他們不僅可以提高口語能力,而且還可以受到優美語言的熏陶,長期下來,對形成良好的口語習慣非常有幫助。
(四)選擇好的教學方法
口語教學方法有很多,這里主要介紹三種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相機選擇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
情境導入法。也就是設置一個情境,讓學生圍繞情境中的事件進行交際。比如“轉述”。
某天,小紅接到李阿姨打來的電話。李阿姨說:“你好,小紅嗎?麻煩你跟你媽媽說,明天早上9點鐘我會到辦公室找她,請她將合約準備好,假如明天談得順利的話,我希望明天就將此事定下來,直接簽約,謝謝。”晚上,小紅的媽媽回到家,假設你是小紅,你應該如何跟媽媽說?
任務導入法。也就是交給學生一個真正的交際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口語能力。例如對班上的三好學生進行采訪。
話題導入法。給學生一個有趣的話題,讓學生圍繞話題進行討論。如許多學生在過年的時候都會得到很多的壓歲錢,而對于壓歲錢的用法一定是有很多種,讓學生將他們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看看哪位小朋友的用法更好。
二、動機激發
有需求必然會形成動機,當學生切實感到口語能力是一種現實需求的時候,這種內在的動力就會把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口語動機主要來源于以下三種需要:言語交往需要,言語的求知需要,言語的啟智需要。為了激發學生的動機,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滿足學生的三種需要。
(一)注意情境的真實性,滿足學生的交往需要
在創設情境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首先是真實性,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是情境的有效性;最后是進行實質性的交流。
例如,在“學會安慰”這一話題中,一位教師創設的情境是“低年級學生摔倒,你遇見了會怎樣做?”而另一位教師設計“小紅的媽媽病了的情境,在這個情境中,假如作為女兒,應該怎樣安慰媽媽?作為同學,應該怎樣安慰小紅呢?”同樣一個話題,很明顯第二個情境在實際運用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促進口語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
口語交際內容的選擇不應該受制于課本,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選擇的時候一方面可以突破學科的限制,在口語教學中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突破教學內容的限制,將課堂外豐富的資源引入課堂中。
(三)創設挑戰性的任務,滿足學生的啟智需要
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任務水平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完成口語任務需要調動學生全方位的積極因素;圍繞啟智需要,創設接近真實的任務。
三、情境創設
口語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情境的創設,為了創設真實有效的口語互動情境,就需要把生活的真實情境“請”入話題。
(一)事件性的“請”入
這種方式也就是把發生在學生生活中真實的事件放入課堂的教學中,讓口語教學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環境中的一個子系統。例如同樣是在教學“學會轉述”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轉述”事例,然后選擇一兩個事例,讓學生表演。
(二)功能性的“請”入
指的是依據口語實際功能,創設一種口語環境,把課堂教學事件轉變成口語交際事件。在這種情境中,教師創設出來的情境是虛構的,角色的要求是真實的。這種“請”入的方式主要有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圖畫創設情境,實物的展示創設情境等。
四、示范反饋
口語交際具有現場性、變化性的特點,交際的對象、場合、情境往往處于變化中,不易掌控,加上在聽說的教學中,教師側重講授聽說的要領和方法,學生很難把這些方法靈活運用于真實的情境中,不知到底應該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因此,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口語交際的特性,把口語交際的過程和步驟詳盡地展現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實際交際的過程中,會有參考依據,而不至于無所適從。
一是教師親自示范。其目的主要是提供一個交際的樣板,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并最終能在拓展的情境中,圍繞目標自行訓練。
二是學生之間的表演示范。學生的表演示范是口語交際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一般安排在學生練習之后,進行匯報性示范,在示范的過程中師生可以針對示范者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自我糾正。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采用多種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