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 童話 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34-01
數學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精確計算,更在于它是一種思維方式——把具體問題抽象化,再通過抽象的概念,應用到具體問題的解決中。把具體問題抽象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低年級數學教學需要為這一過程搭建一個平臺,讓抽象的數字形象化、枯燥的概念生動化。低年級的小學生更是偏愛那些乖巧的、馴良的、有靈性的小動物的故事。針對他們的這一共同愛好和現行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我讓這些卡通人物一個個從書本中“跳”了出來,走進了我的童話故事中,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首先,我用童話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第一堂數學課上,我就用一個童話故事開場了:在數學森林里,住著10個好兄弟,它們分別是0-9。有一天它們為了誰排名老大吵了起來。0說:“我最大,人們常常說任何事情都要從0開始。”1急了,忙說:“不對不對,小朋友們最喜歡爭第1名了,我才是最大。”9腆著大肚子,慢悠悠地說道:“我才是最大,連古代的皇帝都叫九五之尊。”平時不大說話的3這時也忍不住了,小聲嘟囔著:“大人們最愛對小朋友們說事不過三了,你們都比不過我。”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到底誰最大嗎?同學們議論紛紛,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接著我又乘勝追擊道:“同學們,其實啊,在數學的王國里還有很多小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去探索嗎?”頓時,教室里沸騰了,同學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意愿,表現出高漲的學習數學的熱情。
接下來,我幾乎每一堂數學課都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而準備一個簡短的童話故事,在聲情并茂的娓娓講述中把同學們帶進了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里。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立馬鮮活起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了,各種好想法、好思路層出不窮。課上的重點、難點一一迎刃而解。
其次,我的童話故事注重“實”。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我設計了“送小動物回教室”的情景:“森林學校”中,有一棟5層高的小洋樓,每層有四間教室。一個小動物在操場里東張西望,他找不到自己的教室,在幾個朋友的指點下,小動物順利地找到了自己的教室。在這情境創設中,小鹿老師為了讓一年級的小動物們以后不再迷路,順利找到教室,編了一首兒歌來理解:“一二三三二一,頭在上,腳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兩手一字伸,指著左和右。”這時,學生們也和童話故事中的小動物一起唱起了兒歌,待同學們自主地學完這一課以后,我就問:“同學們,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在今天的故事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就這樣,學生在我的初步指導下,做到了“聽中有用,用中促學”。
再次,我還根據插圖去引導學生自己編故事。例如,在教學《認識0》時,我先引導學生看“猴子摘桃圖”,然后故意說:“我不會講這個故事,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說給大家聽呢?”話音剛落,學生們大都舉起手叫起來:“我說,我說……”于是我讓他們一一敘述。說得不完整的,我和其他同學給予補充;聲音小的,大家就用掌聲給予鼓勵。經過幾次的誘導,同學們的詞匯增多了,想象更豐富了,表達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抽象的數學語言也在一次次的大聲回答中變得淺顯易懂了。
另外,我還讓孩子們隨時收集身邊有關數學的童話故事,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交流。漸漸地,班級的閱讀氛圍越來越濃。孩子們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教學改革中的這種大膽嘗試證明,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愛上數學。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