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遷移規律 閱讀 習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35-01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對學生在寫作前進行指導,也可以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逐字逐句修改,但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應是日常的閱讀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讀開始,讓他們通過閱讀不斷提高語言文字水平,學會將文本中的典型“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為提高寫作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把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遷移的內涵
習作中的遷移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找到有用的文本,或篇章、或段落、或句子,讓他們得到寫作方法和語言的啟發,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二是將習作指導滲透在閱讀教學中,在教導學生習得文本知識的同時,穿插作文知識的講授,為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打好基礎。
二、運用遷移規律的方法
(一)構思
1.確定合適的文本
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找到適宜學生遷移的課文。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短短數句,就寫出了清晨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教師要教會學生根據這樣優美的句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仿寫,如:“到處都是雨聲,到處都是雨點,大的、小的、蹦的、跳的,有的落在樹枝上,有的滴進泥土里,有的撲在樹叢中。”這樣的語言文字就是學生經過借鑒和遷移后形成的。不光是一兩句話,學生還可以仿照某篇課文的一段話,甚至還可以是一篇優美課文的篇章結構,這些都是可以遷移的優質素材。
2.列提綱
當學生確定要寫的內容,并找到合適遷移的文本后,就可以開始處理自己的構思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列提綱。教師要教會學生在提綱中標明每一段寫什么,是詳還是略,遷移的文本來自哪篇課文,要用到哪些寫作方法和詞語,等等。教師可以只針對提綱進行評改,對一些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及時指出和糾正。
(二)遷移文本
擬好提綱后,學生就可以仿寫了,主要的練習是對課文句段的遷移,這是學生從潛心閱讀到實現獨立寫作的重要途徑。在仿寫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在表情達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精髓,一步步逐層深入,從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將這些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寫作特色。教師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仿寫并不是讓學生生搬硬套,而是要教會學生吸收文本的精妙之處,找到與自己個性契合的文字,將這些文字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例如,將《桂林山水》經典的描寫山、水的句式稍加變化,就可以遷移到寫景的作文中;《記金華的雙龍洞》描寫途中景色的句式,可以遷移到學生自己的游記習作中,這些都是教師應該重點引導學生遷移的好素材。在引導階段,可以反復對學生進行篇章句段的講解和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將課文中的優美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作文語言,經過一定的訓練后,學生就能逐步提高習作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遷移設定專門的訓練時間,要求學生在某一堂課上,根據課文的某段話仿寫一篇小短文,下課前完成。
(三)評析和修改
評價環節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和激發進一步寫作遷移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模仿片段中找出閃光點,可以設立多種名目的獎項,如優秀開頭獎、優秀結尾獎、優秀題材獎等,鼓勵學生進行有個性的創作,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將優秀的作品在課后以板報、班級博客的形式,向學生和家長展示,學生在看到同學的優秀文章后,也會對自己的習作進行創造性的模仿,這也是學生進行寫作遷移的好途徑。教師要注意的是不要只關注幾篇經典的課文,要引導學生多挖掘課外的素材。課文的仿寫比較適宜在課堂內進行,在課堂上教的是寫作的技巧,這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最終應關注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多形式的作文訓練和評析,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學會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個性。
經過教師的評價和同學的互評,學生反復推敲和品味自己的作文,進行自改或者經驗總結,以便在下次的作文中遷移運用。學生通過每一次自改,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將課文的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為自身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情感,增強語感,積累語言,逐步提高欣賞能力,奠定堅實的寫作基礎;在寫作過程中,要學會讓學生充分吸收經典文本的精華,培養創新能力,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