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課 磨課 凸顯 思維訓練 本質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51-02
俗話說:“好事多磨。”其實好課也是要多磨的。《求商的近似值》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一節內容,其第一課時重點為:結合具體的除法計算過程,使學生認識循環小數,能按“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筆者選定這節課參加一次公開教學展示活動,親歷了這節課曲折的磨課過程。在不厭其煩的設計、嘗試、反思、重構中,才使這節課逐漸凸顯數學思維訓練的本質。下面就簡述磨課的主要歷程。
一、設計一
(一)故事導入
老師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
誰能接著往下講?這個故事能講完嗎?為什么?
(板書:不斷重復出現)
數學中也有這樣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相關內容。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題
下面是幾種動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單位:千米/時)
列豎式計算:海獅的最高游速是每分鐘多少千米?(板書:40÷60= )會計算嗎?試試看。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除不盡?看電腦演示一遍。
2.分析講解,引出循環小數
40÷60所得的商從十分位起,數字6就不斷地重復出現,那么商怎么寫呢?(板書:0.66……)如果寫成0.6……行不行?
出示1.4333……、0.378378……這兩個小數從哪一位起,什么數字不斷重復出現?
3.小結
你發現這些小數有什么特點?揭示循環小數的概念。
0.66……讀作零點六六循環,誰會讀另外兩個循環小數?
4.揭題
如果把這道題的得數保留兩位小數,根據哪一位上的數來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
5.試一試
那么,海豚和飛魚的最高游速大約各是多少千米/分?(用計算器計算,得數保留三位小數。)學生在課本上完成這道題。
(三)鞏固練習
1.寫出下面各循環小數的近似值(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0.1818……≈( )
1.290290……≈( )
0.5656……≈( )
6.74949……≈( )
(四)知識拓展
閱讀課本第101頁的“你知道嗎”。
設計完成后,自我感覺不錯,尤其是導入部分,通過故事讓學生理解“依次不斷重復”的含義,為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作好了鋪墊。但試教結果表明,學生都是被老師一步步牽引著走的,沒有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點燃自主探索的思維火花,不能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二、設計二
為了彌補第一次設計中“牽引痕跡明顯,思維訓練不足”的缺點,我作了如下改動:
改動一:變“故事導入”為“復習鋪墊”。
按規律填一填。
(1)○□○□○□( )( )……
(2)3、6、9、3、6、9、( )、( )、( )……
這兩道題里有怎樣的規律?
第一次設計中的導入故事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過于“幼稚”,僅起到激趣作用,故以復習“找規律”代替,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改動二:加工例題
將例7改編為:
下面是兩種動物某次測得的水中游速。(單位:千米/時)
列式計算“海獅和海豚的最高游速各是多少千米/分鐘?”(48÷60= 40÷60= )
分兩大組列豎式計算,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你們發現了什么?
40÷60除不完,那么它的商該怎么表示呢?(板書:0.66……)這是一個小數,與我們以前認識的小數有什么不同?
2.下面再請同學們計算兩題
40÷30= 14÷37=
同學們又有什么發現?
比較后三道題所得的商,你發現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特點?(位數無限、數字不斷重復。)又有什么不同?小結出循環小數的概念。
把例題的數據巧妙地改變一下,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比賽,利用學生不服輸的心理,不露痕跡地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比較分析,進而發現“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的特征。再通過一組計算得到兩個循環小數,讓學生再次在比較中感知“循環小數就是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的具體含義。教師講的少、學生思考的多。
改動三:鞏固深化
你能找出其中的循環小數嗎?
1.290290……0.1818
0.5656…… 3.1415926……
3.783783……
把它們保留三位小數各約等于多少?
由直接求商的近似數改為先判斷再求近似數,把循環小數概念的鞏固和求近似數的方法練習合二為一。
設計二的教學效果是顯著的。但在鞏固練習中,仍有部分同學認為0.1818是循環小數,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學對循環小數的書寫形式還不夠熟悉。另外學生從未接觸過圓周率的相關知識,對其進行判斷還為時過早,老師無法進行過多的解釋。
三、設計三
針對設計二中存在的問題,我又作了如下修改:
1.教學循環小數讀法后,增加寫循環小數的練習
下面老師讀,同學們寫行嗎?(零點三,三循環;零點一三,一三循環;零點四一三,一三循環。)
2.強化“鞏固深化”中的例子
它們是循環小數嗎?
0.18 0.1818 0.1818……
1.290290…… 0.5656……
1.13636 3.783783……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它同時包含由于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作用。這就需要教師精心選擇典型的例子,讓學生在比較中去偽存真,把握概念的核心,才能形成正確、全面的概念,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才能逐步得以提升。
課“磨”完了,思考卻遠遠沒有結束。這對于今后如何備好和上好一堂課,讓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只有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能力基礎,去除浮華,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才能進一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數學學科思維訓練的本質。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