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材習題 解讀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61-02
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公開課上教師更是想盡一切辦法在題目上出新,很少使用教材上的習題資源。他們認為教材上的練習太簡單、太單調。難道專家們精心編排的教材就這么沒有價值?讓事實來說話吧!
如,有位老師教學三年級《平均數》的想想做做:
移動筆筒里的鉛筆,看看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支。
1.常規練習。出示教材上的原圖,問:圖中給了我們哪些信息?再出示第一問,讓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思路求出平均數。接著問:還有其他的方法能求出平均數嗎?學生立即動筆算出了平均數。最后教師小結: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有兩種方法。
2.變式練習。(1)將原來筆筒中的鉛筆數改成6支、7支、14支。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數,再討論哪種方法更方便。教師適時小結:當數據的大小相差很大時,先求和再平分比較方便。(2)將題目中的3個筆筒增加到5個,新增的筆筒分別放有2支和10支鉛筆。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求平均數,并交流討論。學生逐步感悟到當統計的數據比較多時,先求和再平分更適用。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老師處理教材的能力,把一道很簡單的練習題演繹得如此深刻,也讓大家明白了不是教材太簡單,而是我們缺乏發現的眼睛和靈活的思維。這教學案例說明,只要教師們潛心鉆研、精心解讀,再加以設計,教材習題資源也可以變得很精彩。
一、拓展延伸
考慮到版面的限制和面對大眾的諸多因素,教材的習題編排只能針對某一知識點設置單一的訓練內容。其實只要教師花點心思,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單薄的練習就可以變得豐滿。如前面提到的《平均數》的例子,教師在原有習題的基礎上,展開了兩次變式練習,不僅讓學生進一步深化了對平均數概念的認知,還能結合具體的情況靈活取舍不同的方法。這樣的練習就不再是蜻蜓點水,而是入木三分。
二、靈活改編
教材習題都是專家們精心設計的,每一道題目都有相應的訓練點。教師在看到教材習題的時候要揣摩編者的心思,理解習題的訓練價值,在此基礎上靈活改編,全方位地體現編者的編寫意圖,拓展訓練的空間。
例如:小學數學第五冊《認識分數》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如圖):
編者編寫此題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估算進一步感知分數,同時直觀比較分數的大小。為了更加充分地挖掘題目的訓練價值,我嘗試著進行了這樣的改編:
(1)出示部分圖(只有科學天地),問:你能估計出黑板報上的《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的幾分之幾嗎?
(2)若還想在版面上設計一個《藝術天地》,要求占整個黑板報的四分之一,應怎樣設計?
(3)比較一下,哪個部分所占版面最大?為什么?
只出示原圖中的一部分,便于學生將《科學天地》版面作為一個模板去比劃另一半,凸顯出二分之一的表象操作。而對于《藝術天地》的處理則變換形式,讓學生自己設計,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順應了分數的產生過程,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和”兩個分數的大小比較的理解。
三、逐步推進
看似簡單的只要學生填寫結果的習題其實也蘊含著深刻的生成性資源,如果教師能及時發現,逐步推進,就可以將知識串成網絡,從而凸顯知識的層次性和脈絡感。例如在《認識小數》單元有這樣一道練習題:
乍看這道題目很簡單,就是讓學生在數軸上填小數。但細細看來,這里的小數既有純小數也有帶小數,其中帶小數的填寫是難點。如果只是讓學生填寫小數,再交流匯報,就忽視了純小數與帶小數的不同點,學生的認識也就不深刻。因此,我作了如下改動,將數軸分布出示:
1.出示0和1,讓學生說說長度是多少,再用尺子往右邊量出同樣的一段長度,問學生是幾,接著出示2、3,鞏固復習整數的相關知識。
2.均分0到1,出示0.1,問為什么表示0.1,鞏固對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的認識,然后出示第一個方框讓學生填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同樣的方法出示1到2之間的均分點和1.2,交流過后再練習,學生就不再是模糊的猜測了。
4.對于2到3之間的兩個方框,出示均分點讓學生自己填寫。教師補充說一個小數,讓學生指出相應的位置。
這樣由數軸上的整數出發,再練習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加強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最后出示難點帶小數。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快便能感悟出帶小數就是整數和純小數合成的。這樣的逐步出示,體現了知識的層次性,也讓學生把單個的知識點串成了知識鏈。
四、見機行事
教材是固定的,但教師的處理方式卻可以加以變化。課前教師要充分找準習題的練習點,在課堂上見機行事。單一的練習題可以穿插在新課教學中,而綜合性的練習題則要留到課堂的最后練習環節。例如《軸對稱圖形》一課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認識軸對稱圖形和會畫軸對稱圖形。在學生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后,教師就可以將教材后面“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的練習提前穿插進行,并把習題中的各種圖案剪下來作為獎品,只要學生判斷正確,就能獲得相應的圖案。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又強化了對軸對稱圖形的直觀認知。
雖然教材是固定的,但只要教師潛下心來鉆研教材,就能將習題演繹得更精彩。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