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提問 三個“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76-01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教學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依然存在“滿堂問”的現象。筆者認為,要避免這個現象的發生,教師應把握課堂提問的梯度、廣度和深度,通過有效的問題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一、要有“梯度”——體現層次性
部分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很多問題,但都是處于同一思維層面,容易造成“問題的堆砌”,不利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課堂提問也應該遵循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規律,具有梯度性。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2A“New House”一課時,根據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我這樣設計問題:第一層次,判斷性提問。如,①Are there any end ta-bles in the house?②Is there a sofa near TV?…這一層次的提問只需要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對問題回答“Yes”or“No”.第二層次,選擇性提問。如,Whats on the desk?A.cup B.lamp C.book…這一層次的提問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利用“There be…”句型進行選擇性回答。第三層次,描述性提問。如,①Where is the trash bin?②Where are the pictures?這一層次的提問與第二層次相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能夠根據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再一次利用“There be…”句型進行描述性回答。
案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判斷性提問、選擇性提問、描述性提問,符合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三個層次的提問不僅緊扣目標,而且層層遞進,有效地引導學生運用“There be…”句型進行語言訓練,從而使課堂教學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要有“廣度”——體現拓展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習得相關的英語知識,而且要在這個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因此,教師要善于設計具有一定廣度的課堂提問,不僅促使學生習得英語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例如,在教學“What Time Do You get up?”一課時,在學生掌握了“What time do you…?”這一句型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小調查員”的英語操練活動,讓學生利用“What time do you…?”這一句型來調查其他同學一天的活動時間。這樣操練,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為了拓展學生的語言訓練點,我又提問,“Guess,What time Miss Jiang gets up?Guess,What time Miss Jiang goes to school?”學生一聽說是調查與老師有關的問題,興趣更加濃厚了,紛紛舉手要求回答。在學生了解我的生活規律之后,我把我的生活時間表和麗麗同學的生活時間表展示出來進行對比,并提問,“Who gets up earlier,Miss Jiang or Lily?Who goes to bed,Miss Jiang or Lily?”通過對比,學生一下子就發現我睡得晚,起得晚,麗麗同學則睡得早,起得早。此時,我再對學生進行健康生活習慣的教育。學生也從中習得“Early to bed,early to rise.”這一英語諺語。
案例中,當學生在“小小調查員”的英語操練活動中鞏固了“What time do you…?”這一句型后,我并沒有結束教學任務,而是通過具有拓展性的提問再一次挖掘語言訓練點,并在這個過程中滲透“早睡早起”良好習慣的教育,可謂“一箭雙雕”。
三、要有“深度”——體現思考性
現在,一些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總是不停地問,學生不停地回答“Yes” “No”,從表面上看,課堂十分熱鬧,師生互動也非常活躍。但是,過多的沒有思維層次的問題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養成“惰性”。對此,教師要善于設計具有一定“深度”的提問,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提升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音時,我首先給學生出示apple,take,face,date,game這五個單詞讓學生讀一讀。當他們讀完以后,我提問,“What is the same letter in the word?”學生很快發現這五個單詞都有字母a.我又問,“How to pro-nounce‘a’?”學生再一次讀了這五個單詞,他們發現在apple中“a”發[?],而在其他四個單詞中都發[ei]音?!霸趖ake,face,date,game這四個單詞中a都發成[ei],難道其中有什么秘密嗎?”這一問題有效地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觀察發現“take,face,date,game”這四個單詞的結尾都是不發音的e,在e的前面都是輔音字母。這樣,學生就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了重讀閉音節元音字母a發本音[ei]的規律。
案例中,教師針對a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設計的提問,學生并不是立刻就能夠回答,由于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筆者從梯度、廣度、深度三個方面談了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需要指出的是,課堂提問的梯度、廣度、深度這三者之間并不是完全分離的,有時往往相互交叉同時存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把握,從而讓課堂提問更有效。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