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激發 數學學習 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84-01
雖然數學這一門課的學習可以不依賴于興趣而存在,但是缺乏興趣必然導致課堂有效性低下。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年齡較小,學習的自覺性差,理性思維明顯要弱于感性思維,所以,缺乏興趣的教學會導致他們的積極性不高。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教育帶有樂趣,要讓學生感覺到愉快。下面筆者就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用趣味故事引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引入趣味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例如在一年級講解數字的大小關系的時候可以引入故事:很久以前,數學王國里戰亂不斷,0~9這十個兄弟誰也不服誰,彼此都吹噓自己的本領大,一點秩序都沒有。這樣的情況引起了數字國王的不滿,于是就選派了“>”和“<”這兩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進行治理。小天使經過分析,做出了規定:“>”和“<”這兩個小天使尖尖朝誰,誰就小,開口朝誰,誰就大。經過小天使的努力,對0~9十兄弟進行嚴格的排序:從0~9依次變大。從此以后,數學王國秩序井然,越來越昌盛。教師可以讓學生各自扮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數字關系。實踐表明,這種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他們理解數字的大小關系有很好的效果。
二、以動態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較小,具有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天性。我們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讓學生親身體驗、親手操作。例如,在進行厘米、分米、米這三個度量單位的教學時,我準備了一些米尺,先讓同學們觀察米尺上三個單位之間的關系,理解它們代表的大小,再讓同學們輪流來測量課本、課桌、黑板等實際物體的長度,并讓他們比較相對大小。結果發現,學生迅速地理解了這一內容。這種方法比靜態的教學方式效果要好很多。再如在《圖形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卡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清楚后,親自動手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圖形,并解釋各種圖形的作用,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的奧秘。
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提高學習興趣
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現在的小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寶貝,當他們踏入學校,必然產生不安,缺乏安全感,所以小學生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呵護和關愛。親密無間、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現代校園生活必不可少的。只有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才能消除他們對學校生活的陌生感,產生對學校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當然,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不能停留在表面,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和進步,更要關心他們的家庭和生活,進而發現學生興趣點,并加以引導。教師的和藹、幽默,會使略顯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就會變得輕松、愉悅。
四、采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習興趣
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有形的、可感知的動感內容,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呈現過程。例如在《圖形的認識》這一課中,教師除了可以準備各種圖形的卡片這種直觀教具外,還可以將多種物品的實物圖片用多媒體演示給學生觀看。這樣的方法利用了小學生感性思維強的特點,充分提升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多種渠道,例如書籍、網絡等去接觸數學文化、了解數學文化。這樣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寬其知識面,充分體會到數學的美妙。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的誘導和激發,讓他們知道數學并不是一個枯燥的數字和圖形的綜合體,而是一個異常有趣、美妙的世界,進而讓學生想學、愛學、會學,快樂地徜徉于數學世界里。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