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定教”是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新課程標準對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將學生推向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教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的實施,有利于更好地實踐新課程標準。從“以學定教”思想的內涵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需求出發,就“以學定教”教學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實現進行了淺要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教學實踐;生本教育
基于傳統教育中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上的一些不足,新課程標準對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新課程標準正式將學生推到了活動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而一改傳統教育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
“以學定教”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更好地實踐新課程標準,切實讓學生以主體地位參與教學活動有著重要意義。下面,本文從“以學定教”思想的內涵和新課程標準教學需求出發,就“以學定教”教學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實現進行淺要分析。
一、以學定教思想的內涵
“以學定教”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以學生身心發展為基礎,以科學的學習規律為依據,以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綱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主線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全新的育人觀,與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著極大的區別。這一教育理念更為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更著眼于生活實踐與課程教學的結合,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完善。實際上,“以學定教”理念使教師的教學價值取向從“教”轉到“學”上面,是一種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而進行的針對性教學。在“以學定教”教育理念之中,融合了“因用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所組織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學生能學到終身有用的知識,是為了能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如何實現以學定教教學思想
新課程標準要求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求創新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指導教學活動,要求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在新課程標準下,要實現“以學定教”教學思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1.教師要牢固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
要更好地實現“以學定教”思想,教師首先必須牢固樹立“教為學服務”這一思想,拋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的教學思想,避免走入“教”的模式。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一種單向性的“教”的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勞,還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我完善。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去體驗困難、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而不僅僅是停留于表面的“預習、展示、反饋”模式。
2.從學生學情出發,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的主體思路和框架,要更好地實現“以學定教”的教學思想,就必須從教學設計入手,貫徹“以學定教”思想。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經驗、學習需要等,以此為基礎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新課程標準下,新教材在編寫時就給教師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使教師能充分根據學生學情來優化教學設計,這給“以學定教”教學思想的實現提供了足夠的余地,教師應當充分把握。
3.根據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教學實踐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習活動的實踐性,提倡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應當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從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等出發,全面緊抓學生的興趣點。如:學生自主探究時的小組討論,可以有四人一組、三人一組、兩人一組等組織形式,進行小組討論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實實在在、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和交流,而不是循規蹈矩地形式化討論。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討論伙伴進行討論,自主選擇討論人數進行
討論。
4.教學評價要因學生的不同而異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教學評價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人而異進行教學評價。這就需要教師胸懷一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關愛學生的心去看待學生,對學生多鼓勵、多肯定,而不是一味地批評。除了教學評價標準應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外,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對學困生要多發現他們的優點以重建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優生要注意發現他們的不足以免他們養成驕傲自大的心態。
“以學定教”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的思想,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等,都應當緊密圍繞學生,著眼于學生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教師擺脫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的教育思想,牢固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的教育思想,從多個方面入手貫徹“以學定教”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學定教”思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我完善,讓學生展現自己,而不是成為機械式教育生產線上的知識容器。
參考文獻:
[1]劉月英.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學定教[J].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0(2).
[2]鮑銀霞.以學定教的基本內涵和實現途徑[J].現代教育論叢,2008(4).
[3]魏耀發.有效教學離不開以學定教[J].現代教學,2009(6).
(作者單位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