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一輪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教材的安排不再是單一的例題和習題的羅列,而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內容。版面設計圖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方法多樣化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更好地教好學生,作為數學教師的我開始了新的探索歷程。
在教學之余,在假日的午后和深夜,我都會認真閱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如《給教師的建議》《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教學法》《做最好的教師》《小學教學》等,在研讀過程中,我改變了觀點,對數學充滿了興趣,重新審視數學,逐漸發現數學也是鮮活的、靈動的、多姿多彩的,并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一、思想觀念的改變
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我認識到數學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幾種解題方法、教會學生理解幾個定義公式,而是使學生“會用數學”。在研究中,我發現更多的是數學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并把這些認識體現到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喜歡數學、有興趣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備課的改變
以前只是看看教學內容和教材分析,了解教學的大致思路,教案設計的都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如何教會學生知識。現在的我把教案改為學案,不僅備教材,而且更多的是研究學生,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出發,寫出學案,讓學生明白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等,精心設計每一個學習環節和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策略。
三、教學方式的改變
改講練結合的方式為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方式。每次學新知識前,我先讓學生預習,認真看教材,明白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還有哪些知識自己不理解,有什么問題需要教師幫助解決。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在我創設的寬松、和諧、民主的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得知識,進而充分享有探索的自由。如在講“長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實物,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大腦的分析活動,探索出長方體及正方體的特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通過聽名家講座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把每天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記錄下來,寫進博客。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汲取經驗、做到取長補短。通過寫教學反思,促進了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漸漸明白怎樣設計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怎樣的練習才能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能力。
愛因斯坦說:“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長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地方還大得很呢。”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對于數學的探究我將一如既往,而面對孩子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只快活的鳥兒,帶領著他們在知識的王國中自由地翱翔。
(作者單位 河南省虞城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