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從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整合、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采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接觸歷史的機會四個方面,對歷史課程創新教學新思路及教學法進行了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歷史課程;創新教學;新思路;教學法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逐
漸被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所取代。高中歷史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相應的創新改革。如何將新思路、新教學方法更好地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已經成為現在歷史教學的關鍵。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整合,促進歷史教育的發展
要對歷史教學進行創新,首先就要對歷史課程內容進行大膽的創新整合。在新課程標準下,雖然對學生來說,課本仍然是其學習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了。統一的國家課程標準下,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等多個不同的版本教材。對同一課標的解讀,不同版本會從不同的角度,選用不同的素材來進行。高考也不會拘泥于某一版本的具體表述,它會更多地提供新語境和新材料。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不是對歷史特別地感興趣,他是不會在歷史這門科目上花費太多時間的,能把所用的課本讀熟記熟就不錯了,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常常會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境地,或對歷史問題的認識陷入以偏概全、非此即彼的誤區。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一定要視野開闊,盡可能多地占有歷史素材,引導學生盡可能多角度地認識、分析問題。這就需要對有關的課程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有時需要對幾個版本的內容進行整合,有時需要引進新的史學研究成果,有時需要對不同模塊、不同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有時需要對課本內容做出反思甚至是否定。總之,教師不能僅是教課本,而要用課本來教;學生不能僅是學課本,而是用課本來學。課本僅僅是教學的一個載體,是主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
在新課程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教師的主導地位不應因此削弱,相反,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顯重要了。首先,課程資源需要重新整合,不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教師是很難做到的。深厚的專業素養要靠長期不懈的積累,有賴于永不停息的學習和進取。歷史研究是一個常研常新的東西,新的史學成果層出不窮,而中學課本知識卻又相對滯后得多,所以歷史教師要時時關注史學研究的新動態。閱讀是積累的主要途徑,讀書應是一個歷史老師的常態。知識累積越豐富,對教材的駕馭才能越自如。而學生對某一課程的興趣既有其天生的原因,也與教師的引導啟發有著極大的關系。歷史教師若能具備比較豐富淵博的歷史知識和其他任何與此相關的知識,對歷史問題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則能給學生以啟發和增長他們的智慧,還能適時地教導學生。當他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他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那學生多半會因為對教師產生興趣從而對歷史學習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還有比興趣更好的老師嗎?
三、創造和諧民主的環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創新的空間
高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又正處在自主意識日漸強烈的階段,對許多歷史問題,他們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經常對課本上的說法結論不以為然。作為教師,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把學生不以為然的結論強加給他們,只會引起他們內心深處的反感,一點點的反感累積起來,最后可能就會完全扼殺學生對教師的興趣,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甚至是繼續學習的興趣。這是最失敗的教育。所以,教師要允許、鼓勵學生對歷史問題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哪怕他們的看法是稚嫩的,是偏頗的,甚至是不正確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可在這時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可以就學生持不同觀點的問題或有困惑的問題,引導他們去收集更多的資料。經過探究學習,說不定他們會發現教材上的某一說法真的是值得推敲和商榷的。若是這樣,學生一定大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會更加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
高中學生不僅僅對歷史問題有自己的看法,還非常關注現實,經常以史論今,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極其可喜的現象,學習歷史不就是古為今用、以史為鑒嗎?借助歷史教學、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真是再便利不過的事情。所以,歷史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對歷史問題乃至現實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哪怕看法是錯誤的。
四、采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接觸歷史的機會
高中學生求知欲強,相當部分同學對歷史還是有較濃厚的興趣的。但由于學習壓力大、自由支配時間有限、歷史課堂教學時間也很有限等原因,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被嚴重地削弱了。若歷史課堂再沒有生氣,唯考試、唯分數是求的話,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很快就會消失殆盡。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首先,要牢牢抓住課堂,這畢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歷史的重要陣地。要盡一切努力讓課堂生動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和諧民主,而不是師道尊嚴,強行灌輸。要讓學生能體會到上歷史課是愉悅,是享受,而不是受罪。但是,光有課堂還遠遠不夠,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不過癮、吃不飽。所以,歷史教師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歷史。如,開設校本課程、組織研究性學習等,這都是很好的渠道。當然,校本課程的內容、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都要精心設計,一定要契合學生的需要,滿足他們的求知
欲望。
目前,課本還是大多數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課程資源和載體,這對那些對歷史學習有很大興趣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太單薄了,通過課本我們了解的往往是歷史的冰山一角。歷史教師不僅要常讀書,還應該把自己讀到的好書推薦給學生,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長智慧。另外,假期間,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與歷史有關的影視作品。
在新課改背景下,創新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共識。所謂歷史創新教學,其最終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創新意識,絕不是為了創新教學而創新教學,讓創新教學流于表面和形式,那就與課改精神完全背道而馳了。
參考文獻:
[1]丘瑞清.新課程標準與中學歷史學科價值的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4).
[2]謝小平.淺談歷史新課程中的創新教學[J].新課程:教師,2010(4).
[3]楊志君.讓導入充滿智慧,讓課堂富有靈性:例說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課堂導入方式[J].文理導航:下,2010(4).
[4]皇甫玲.新課程與歷史創新教學議[J].網絡科技時代,2008(7).
[5]洪曉泉.新課程下的歷史創新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1(3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