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優”的平等教育理念,即“差生”與“優生”具有相同的發展潛能。在數學上,學生是沒有好差之分的,因此在創意法教育模式下教師就不會出現優待“好學生”、孤立“壞學生”的現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公平的學習平臺。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意法;教學探討
一、創意法教育的含義
創意法教育創立人為中國教育學會科研規劃課題《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意法教育》主持人郭成志。創意法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要在乎給了學生什么,而是不要剝奪學生什么。從起跑線上就不要剝奪學生,零起點進行教育,把“最差生”的創意思維“展示”,把“一般生”的創意思維“修復”,把“最優生”的創意思維“激活”,讓每個學生都受到平等的教育。創意法教育表達了對學生的關懷。“最優”的學生是“最差”的學生,“最差”的學生也是“最優”的學生。既然這樣,那么所有的學生都將成為人才,這勢必會讓學生感到一種真正的關懷。創意法教育有它的兩面性,既傳承了傳統教育的方法,同時又具有特殊的教學方法。
二、創意法教育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學生只有喜歡學習,才會自覺地學習。傳統的數學教學在上課之前一般都是復習上一堂課的知識,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應付自如,但是學習不好的學生就不懂,這不僅影響上課的進程,還使他們越來越懼怕數學,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創意法教學提出了讓數學融入生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倡導:“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數學或者讓學生模擬現實生活情境,使數學不再枯燥。
三、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教學
俗話說:“伸出的五指有長短。”有的學生在某一方面很差,但是可能在某一方面很好。“優生”帶“差生”有利于教學的組織和開展,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從“最差”的學生身上找出發光點,使“最差”的學生變成“最好”的學生。根據各自的特征幫他們“拉線”,使他們成為學習上的合作伙伴。
四、對學生適當地表揚、鼓勵
要想把“最差”的學生變成“最好”的學生,就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適當地表揚,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只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表揚,肯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會有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他們不提出來,一天一個問題,積累下來就會有很多的問題不明白。高中數學連貫性很強,其中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便會影響下一個環節。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即使是很簡單的問題,教師都要耐心講解。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鼓舞學生學習數學的心情,而且能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都不一樣,要想把“最差”的學生變成“最好”的學生,除了要有興趣、合作等之外,良好的學習態度也非常重要。教師要給予他們基礎輔導,掌握以前沒有學好的知識,并且在數學學習中鼓勵他們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數學,才能學好數學。將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如: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養成收集錯題的習慣等等。讓他們把書越讀越薄,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六、創意法教育對學生的評價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校及其教師甚至學生自己都把數學的各類考試看作是學習成長的關鍵,他們認為學習數學就是為了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有的教師甚至把考試的通過率放在首要位置,總之分數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創意法教育提出的“最差”的學生就是“最好”的學生,意思就是不能單純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能力,或者說不要用一個學生在某一個階段的成績來衡量他。也許這個學生在小學、在初中是“差生”,但是在高中,在大學、在社會,也許他就是“優生”。其實,考試本來的目的只是測量學生學習知識的程度,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教師對學生教學的成果等等。
總之,創意法教育的宗旨就是把“最差”的學生變成“最好”的學生,使“最好”的學生保持“最好”。給學生一個公平的教育平臺,使他們人人都有成功的開始,這也是我國高中數學的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徐茂林.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析.新課程:上,2011.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