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創新人才,離不開創新教育,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實施的目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素養能力、學生和教學資源這幾個方面去挖掘,使初中物理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豐碩之果。
關鍵詞:創新教學;物理課堂;物理實驗;物理目標;教師角色創新
一、正確確定物理教學創新目標
我們經常能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由于教師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實施的教學未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這與物理教學創新目標的確定有關。
1.目標要有針對性
有成效的活動應有意識、有目的,設計創新的物理教學目標必須正確了解學生在初中物理方面的真實內心以及行為表現,從而使教學目標更現實、更有針對性,從而能提高達成度。
2.目標要有發展性
目標要有發展性,即活動目標的提出應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為了使教學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至少應該確定學生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可能完成的發展水平,它表現為“學生還不能獨立地解決任務,但在別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解決這些任務。”教師要使活動目標落在這兩個水平之間的“最近發展區”,就如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實。這樣的目標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欲、熱愛物理學科的情趣,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這樣就會對學生的興趣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出發,經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物理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調查法、文獻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先進的教學媒體,走進了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儀、計算機等先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
三、加強物理教師自身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順利完成任何活動都需要構成能力的諸多要素之間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個能力結構,這里嘗試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結構細化為學科特質、能力類型、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類型主要包括課程理解能力、決策能力、設計能力、轉換能力、實施能力、協作能力、評價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類型之間不是絕對分離、完全對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響的。只有各種能力類型都得到重視、培養和發展,物理教師的能力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能力層次體現了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目前,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倡導的一種理念,無論是生活實踐、科學技術還是學生培養均提倡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物理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來看,教師的課程能力也體現出了動態的、可持續的發展階段和變化過程。在具體的物理課程實踐活動中,隨著教師任教時間的增長,物理知識占有量、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溝通、交流、協作等能力的增強,教師的課程能力也會逐級發展提高。我們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劃分為適應、重塑和創生三個層次。
四、做工程師,精心設計實驗,細心選取器材
實驗的設計和選材,是關系到本節實驗課的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在不長的一節實驗課上盡可能地收獲更多,實驗前的精心設計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這就需要作為物理教師的你做一個非凡的“工程師”,精心設計學生的實驗過程,并根據實驗細心選擇適合當下學生需要的實驗器材。
實驗的設計包含的要素較多,①注重實驗方法;②盡量減小實驗誤差;③設計的步驟科學可行;④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等。器材的選擇往往被部分教師所忽視,其實它是實驗設計過程中異常重要的一環,有時甚至能左右實驗的成功與否。
五、改進評價機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調整評價目標
教師對學生在物理活動過程中的實際表現評價時,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創造性思維、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質、關注生活和社會程度。
2.充實評價內容
在物理活動中,評價學生對道德認知的掌握,側重于活動中的態度及“再認、再現能力”;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能力側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質、創造性思維。
3.優化評價方法
科學的評價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創新的物理教學中,學生更能表現出真實的自我,更利于進行有層次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多元性評價。
4.有層次的評價體現
活動中由于物理科目的發展性、漸進性、鞏固性,不同年級的學生評價層次不同;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同,同一年級中每個學生的評價層次要求不同。
六、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物理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學生“會學”。創新是一種高層次的知識遷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機會和廣闊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愿望,逐漸培養學生從全方位推測、假設和構思中“探視”答案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以常見實驗知識為生長點,進行引申,讓學生發掘其內涵和外延,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創新分析,利用盡可能多的方法來設計實驗方案,并對各方案進行評價,選擇最佳方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七、鼓勵學生質疑,培養挑戰精神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由此看來,“班門弄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培養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鉆研精神。
八、憑借多媒體教學資源,化解教學疑、難點
物理教學離不開現實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錯綜復雜,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現實生活中很難或不可能發生的,如平面鏡成像原理、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磁感線的分布以及核的裂變與聚變等,必須借助想象才能理解,但是,學生的直接經驗、學校的實驗室條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讓學生做太多的現場參觀,因此,切合學習實際的音像多媒體資料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寶應縣望直港鎮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