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數學作業觀要求在數學學習中,把數學作業當作是課程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數學作業的設計要求我們要掌握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作業內容的合理性。所以,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尤其要注重以下幾個特點:
一、把握生活脈搏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讓學生掌握現實的數學,這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我們有必要把數學作業的觸角伸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與家庭、社會、學校緊密結合,建構一個學習環境的大網。
如教學低年級“認識東、南、西、北”這一知識點時,我就是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確認: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再呈現一副場景圖,引導學生認識到:早上,面向太陽站立時,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由此,使學生初步掌握在現實情境中確定東、南、西、北的基本方法,體會到東、南、西、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關于方向的一種特殊的約定。當學生懂得了這一概念后,我緊跟著設計的作業是這樣的:投影出現一幅“小紅房間”的一張平面場景圖,讓學生根據書櫥在北邊,說說圖中其他物體各在房間的哪一面,并要求學生聯系自己房間的物品擺放位置互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既有利于學生鞏固對現實情境中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的認識,又有利于在平面圖形上確定東、南、西、北的方法。
二、緊扣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設計課內作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課內作業不僅能做到夯實基礎、提高應用、發展想象,還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課堂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例如:在教授六年級“百分數的意義”后,我出示了這樣幾道練習:(1)六年級(二)班今天有46人來上課,有2人請事假,求這一天六年級(二)班的出勤率。(2)學校綠化面積占校園總面積的百分比。(3)王師傅生產一種機器零件,原來要8天,結果提前3天完成,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幾?(4)聯系生活實際,用今天學習的百分數說一句話。這樣不僅使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課堂練習題的設計能把本來相對封閉的練習題變得開放。解題過程是靈活的,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智能,做到知識源于課堂,又高于課堂。
三、抓住學生心理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往往是憑著一時的興趣而來的。因此,教師在這一時期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入手讓他們自覺學習知識,特別是讓他們主動思考、發現新問題、新知識。有效的合理的安排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作業。例如,在教授“認識公頃”時,我帶著全班學生圍著我們學校的大操場(大約1.0×104 m2)慢跑了一圈,讓他們知道1.0×104 m2有多大。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的學校大約有多少公頃。這樣的作業設計不但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喜歡學習。
四、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可以更好地使學生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所以在作業設計中,我盡量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幫助他們復習鞏固。
如教授“三角形的認識”后,我向學生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四邊形、菱形、三角形等圖形,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辨別什么是正方形,什么不是正方形,通過說“為什么”把生活常識提煉為“數學定義”,從而得出正方形的概念。接著讓學生動手拉動四邊形和三角形,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認識,四邊形具有伸縮性,再通過修椅子的活動予以證實其作用。又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幫助父母親計算客廳或房間裝修所需要的地磚和費用。學生就必須對客廳或房間的面積進行測量計算,到市場上去調查各種地磚的價格,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這既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之,作業設計要關注應材施教給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作業的設計要以中等生為著眼點,配備好必做作業和選作作業,就是說除了教材中已有的題組外,再設計一些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的題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這樣既滿足了學習好的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了學困生的接受能力。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鼓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讓人人在數學上都得到發展,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
(作者單位 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