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是教學的一種資源,錯誤是思維多樣化的一種真實反映,也是學生學習經歷的一種過程,對它的有效利用主要有四個方面:借用錯誤,防患于未然;善用錯誤,激活學生思維;巧用錯誤,感悟數學本質;活用錯誤,優化認知結構。
關鍵詞:數學教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美國心理學家貝恩布(R.Bainbrdge)說:“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能原諒的,沒有大量錯誤作為臺階就不能攀登上正確結果的寶座。”其實,一個正確的認識,一個創新的念頭,無不經歷過無數次與錯誤的周旋,歷經錯誤才能有成功的嘗試和體驗。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地去提取和激活學生錯誤中的合理成分,因勢利導,充分利用錯誤資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對學習錯誤的正確認識
課堂上學生愿意暴露自己的錯誤嗎?他們是怎么對待自己的錯誤的?他們又是怎么對待別人的錯誤的……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2.0%的學生認為錯誤意味著失敗;17.4%的學生把錯誤和恥辱聯系在一起。可見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用二元對立的觀點來看待錯誤的,覺得錯誤便是正確的反面,由錯誤引起的聯想大都是“失敗、恥辱”之類負面的體驗。為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錯誤。
1.錯誤是一種真實的反饋
錯誤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狀況的一種真實的反饋,它反映了學生內部認知結構信息的局部雜亂。只有找準認知上的癥結,才能對癥下藥,因此,錯誤是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過程中有用的資源,是學生發展的根本動因。
2.錯誤是一種學習的經歷
正確,有可能是一種模仿;錯誤,卻是一種經歷。皮亞杰指出:“錯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學生的自身知識系統發展到瓶頸狀態時,錯誤就成為“限制因子”。只有通過對錯誤重新認識,挖掘利用錯誤中的合理因素,學生的知識系統就能在擴張瓶頸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趨于完善,這是學習過程不可缺失的一種經歷。
3.錯誤是思維多樣化的表現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多元的、異質的,因此,他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都存在個性差異,必然會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的反應,其中包含錯誤的反應,是學生對既定思維的反判、修正。教師要承認和尊重這種差異,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主動建構,認知結構才能完善,思維品質才能深刻。
錯誤是在學生積極學習的過程中生成的,它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的一種特殊的學習資源,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
二、讓錯誤成為教學資源的前提
學生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錯誤的想法,但是如果這些想法由于種種原因不顯現出來,就根本談不上什么資源化。因而,首要的一步是:讓錯誤浮出水面。
1.重建錯誤觀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完美的一面,可是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或環境的影響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應該說,出錯是學生的權利。作為教師,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不斥責、挖苦學生,要尊重、理解、寬容甚至“贊賞”出錯的學生,同時要引導全體學生正確面對錯誤,通過經歷共同的糾錯過程從而促進提高。
盡管教師和學生都會說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就像一個健康的人一定會感冒一樣。但是在師生的實際行動中,仍可以看出片面的錯誤觀的影子:教育報刊上常常看到這樣的例子:課堂上學生出錯了,教師處理得十分機智。在場者無不贊嘆: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其實,“化腐朽為神奇”這句話本身就折射出言說者的觀念:錯誤只是無用的垃圾或有害的“腐朽”,當然毫無價值。
另外,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害怕犯錯就是害怕嘗試與探究。課堂上,學生不敢與同學討論問題;擔心講錯話,所以不敢主動發言。課后有了不懂的疑問不敢向老師請求解疑,也不愿向同學請教,因此種種原因造成了學生思維障礙,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嘗試、探究等可貴的學習品質。其實課堂發言出現的錯誤,其價值一點兒也不比回答正確的低。美國數學家哈莫斯說過:“數學家X的一個漏失或一個誤述,正好是數學家Y所需要用以發現真理的東西。”“學生(抑或教師)的一個差錯,正好是教師所需要的用以幫助學生發現真知的東西。”
2.創建一個互相支持的課堂
一個充滿互相攀比、敵意和疏遠氛圍的課堂只會引起學生的焦慮和苦惱,決不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相反,在一個教師和同學相互支持的課堂里,學生可以建立自尊,增強學習的動力,并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潛能。建立一個互相支持的課堂是學習錯誤資源化的重要保證。
一個互相支持的課堂是師生生活和學習的樂園,它不僅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還要創設友好、互助的同學關系。在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能互相認可、支持和關愛;要讓學生有安全寬松的心理氛圍、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能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喜愛與尊重、進而友好溝通并和睦相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把錯誤浮出水面;才能營造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教師要用心營造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勇于大膽創新,以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投入學習,促使他們敢想、敢說、愿想、愿說。從而讓他們不僅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的改變與成長,還能體驗到人格的尊嚴、真理的力量、交往的樂趣和人性的美好。
三、“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教學策略
1.借用錯誤,防患于未然
常常聽老師抱怨,某個知識已經講了好多遍,但效果不佳,學生還是老犯同樣的錯誤。這通常是思維定式在作怪,要消除思維定式的消極作用,教師可借用一些學生的“常見病”“多發病”來創設典型錯誤,開展反例教學,把錯誤的思維過程暴露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質疑、討論的機會,在尋找錯誤原因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防患于未然,使學生增強“免疫力”。如:利用判別式判定方程的解是個有效的方法,但學生常常會犯一些習慣性錯誤,教師可以借用學生的錯誤開展反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