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中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個性、審美情趣和道德修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語文學習中,學生發展性評價理念的提出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把學生發展性評價的理念真正落實到語文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是轉變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理性評價的關鍵。
一、語文課程學習中學生發展性評價的含義
語文學習中學生發展性評價必須以教育理論為指導,以語文課程教學培養目標為依據,運用一定的評價技術和方法策略,對學生在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的學習發展狀況進行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價值判斷,促使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能力、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等方面和諧健康地發展,評價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積淀語文素養、發展主體性人格。
二、語文學習中實施發展性評價的必要性
1.語文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
受傳統學生評價方式的影響,評價應有的教育效應大大降低。教育評價的相對滯后嚴重影響了語文新課程實施,這為我們大力實施科學的發展性評價提供了現實的必要性。
2.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的需要
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語文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需要獨立、自主、自強的公民,這一歷史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學生評價理念和方法,無論從范圍上還是內容上,評價的方式和手段都必須加以拓展和創新。
3.培養合格公民、提高綜合國力的需要
對發展性學生評價方式的正確定位,必將對語文教育教學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三、語文學習中如何進行發展性評價
1.評價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
(1)“知識與能力”的評價
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一味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長期以來忽視了學生的能力評價。新課程要求必須在考查、評價學生知識水平的前提下,探索多種評價途徑,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加以考查和評價。
(2)“過程與方法”的評價
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只是一生中的某個特定學習磨煉階段,培養學生的發展意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應提倡質性描述,……要有簡潔的描述作為支持性的資料和證據。可以通過一個階段對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和記錄,對學生某方面的表現形成比較清晰和整體的認識后,以評語的形式反饋給學生,肯定學生的優勢和進步,指出其不足。”
2.評價原則
(1)發展性原則
評價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目前,我們需要舍棄僅僅為了學生升學而進行的學生評價,急需改變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整體把握評價目標的內涵、指標體系、整體結構和評價全過程的準則。
①評價對象的全體性:在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和提高所有學生的語文素質,更要開創性地進行語文考試改革,嚴謹科學、全面合理地評價全體學生的語文素質。
②評價內容的全面性:新課標要求從三個維度和五個方面全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三個維度是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五個方面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③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要全面評價學生的書面能力、口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就必須把筆試、口試、實踐考核等考查方式相結合。
④評價結果的完整性:處理好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關系,
是堅持全面性原則所必須正確處理和對待的一個問題。
(3)合作性原則
學生發展性評價應注重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相結合。
總之,新的時代要求語文教師把學生作為具有學習主體資格的獨立個體,賦予學生高度的學習主人翁精神,在課改實施中學生評價必須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