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中職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中職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職生;就業和創業能力;建議
筆者一直從事計算機教學工作,也曾擔任過計算機專業班級的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實習和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一方面,企業需要的人才非常緊缺,經常看到電視、報紙報道說企業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量的中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由于自身技能及素質不能滿足企業需求而無法對口就業,許多計算機專業學生畢業后只能從事一些流水線的重復勞動。這促使我對中職生的就業與創業狀況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中職畢業生就業創業現狀
目前,中職生的就業之路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信息化進程需要的中初級技能人才緊缺;憂的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職生不斷增加,就業壓力明顯增大。中職生就業面臨著三大難點:
1.技能掌握不扎實
現在很多中職學校依然沒能擺脫以會考、統考、技術等級考試為中心的局面。正是這種指導思想,使得學生往往忽視了實踐,而學習內容與社會需求也相差甚遠。經常是學了Photoshop的只會依葫蘆畫瓢,學了組裝與維修的只會組裝機房里的電腦,換一種型號就束手無策。另外,有的學校雖然給學生分了方向,但不管是哪個方向的,課程都差別不大。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習計算機組裝維護、Photoshop、Flash等,這讓學生在就業時就遇到了困難,以至于出現專業不對口或者雖然對口卻無法勝任的現象。
2.就業競爭日益激烈
中職生不但要和相同學歷的人競爭,還有大學生,甚至農民工。而中職生的劣勢是很明顯的:學歷趕不上大學生,吃苦耐勞方面又不及農民工。上有大學生愿意降低工資找工作,下有農民工更吃苦耐勞不挑剔,中職生顯然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3.中職生本身的素質普遍不高
由于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而且惰性較大,自控能力差,對自己的行為缺少足夠的約束。部分學生思維偏激,要么自視過高“舍我其誰”,要么自我意識差,沒有或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價值。在安排實習的過程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才這么點工資,誰愿意去啊?”“這點錢還不夠我買件衣服呢。”于是,單位一個個地換,總是不滿意。
再說到創業,較之大學生,中職生的創業能力較弱,因為創業需要創業者的綜合能力,除了受家庭經濟環境和自身能力的約束外,還需要有適當的機會。前幾年,筆者班上有一位學生,沒有合適的就業單位,就想自己開計算機配件店,但最終因為專業知識不夠扎實,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成功。
由上可見,培養中職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刻不容緩。
二、中職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幾點建議
1.調整專業結構和教學模式
首先,要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比如筆者所教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專業,應側重于各部件性能及常見問題的解決,考慮開設計算機原理課程及對市場上硬件發展狀況調查、網絡制作與維護等課程。計算機設計課程則要求學生掌握美術設計和photoshop、三維動畫制作等課程。這樣學有所專,使學生有更多機會練就扎實的基本功,更有針對性地掌握一些實用技能,從而讓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力求學生出得校門、入得企業門。
其次,與各類企業一起合作,使得學生可以走出課堂,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經營、發展和需求等各種信息,也可以讓學生頂崗實習,為學生進一步提高就業和創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進行就業創業指導
在中職三年的教育中,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的教育目標,有重點、分層次、遞進地開展實質性的就業創業教育輔導,幫助他們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梳理良好的人際關系。
(1)一、二年級可以依托班會課和德育課展開各種理論輔導:①開設就業指導理論課和禮儀禮貌課,提高學生對就業的認識和自身的素質。②通過各種班會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③成立“就業心理”輔導小組,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和行為指導。
(2)三年級重在行為輔導,以個別輔導為主,結合實習中遇到的實際情況,調適學生心理,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成長。根據上述要求,可以開展以下教育活動:①請以往的畢業生現身說法,讓學生了解社會就業形勢和人才需求。②定期開展主題活動,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學會說話,增強信心,消除因語怯帶來的自卑心理。
只有提高了中職生就業和創業的能力,職校畢業生才會勇于就業和創業,樂于就業和創業,形成一個良好的就業和創業氛圍。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