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梳理建構主義對于知識、學習、學生的觀點,重新審視了教育的許多陳舊觀念,并且依據新課改的理念提出了若干教學模式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建構主義;知識;學習;學生;教學模式
追根溯源,這一輪新課程改革真正的理論基礎源于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有認知的建構主義和社會的建構主義之分,認知的建構主義代表人物是皮亞杰,社會建構主義代表人物是維果茨基。據說還有一種是激進的建構主義。
一、建構主義對于知識、學習、學生的相關觀點
1.對于知識: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它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必將隨著人們認知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知識并不能絕對準確無誤地概括世界的法則,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實用的方法。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知識是不可能一用就準,一用就靈的,而是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
2.對于學習: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因此,學習不是像行為主義所描述的“刺激——反應”那樣。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
3.對于學生: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生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
解釋。
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
二、在教學中,教師提煉出的教學原理
1.教學的過程在于引導學生建構知識,不在于也不可能傳輸學生知識。
2.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思考和了解,不在于記背知識與技巧。
3.學生的學習是做中學、談中懂、寫中通等多元互動的社會建構,非聆聽、練習等單元單向的任意建構。
三、教學中按照建構主義來建構課堂的教學模式
1.貼近生活的“三部曲”
第一步:“來自生活的報告”(需要思考、討論、認識、解決的問題是來自社會生活的、是面對社會生活的,啟動學生思維。)
第二步:“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發現原理、觀點、價值標準和規范,探尋課程目標的意義。)
第三步:“走進生活,判斷運用”(在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發現原理、觀點、價值標準和規范后,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注重價值判斷和行為實踐。)
2.“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問題探究、共同提升”的層次化教學
這種課是“三部曲”式的深化。需要探究的問題是來自學生觀察生活后的深入思考。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學環節一步比一步高。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力求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參與學生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尤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深層次的問題,實現理論上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參與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1)課前自主學習
①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盡自己所能獲取學科知識;②以學生個人或學習小組為單位,觀察、搜集、調查與本課主要內容有關的行為、案例、資料等,并嘗試性地對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仍然困惑的問題;③為課堂上的展示交流做出準備,或照片、圖表、漫畫,或做出課件等。
(2)課堂上的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①學生個人或學習小組代表上臺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案例,交流自己對現象和問題的看法,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②教學互動,現場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③教師提出問題討論;④教師既參與討論,適時引導,又注重評價學生活動,總結提升,揭示學科知識的聯系,挖掘深層次的理論要點,升華情感。必要時教師提供案例性資源,例證觀點,加深印象;⑤走進生活,判斷運用、體驗踐行。
3.學案式課堂教學
(1)教研組集體備課形成學案:學習目標、學習提綱、技能訓練、閱讀材料思考問題等。
(2)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利用自習課時間,圍繞學習目標,閱讀教材獲取學科知識;閱讀學案提供的材料,思考情境問題,尋求答案。
(3)課上,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總結提升。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