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的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構建知識,積極打造靈動課堂。
從事跨越式教學一年以來,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圍繞教學的話題去創設情境,學生才會在有主題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英語課堂才會靈動有效。
一、常用英語話題情境創設的策略
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經驗,依據教學的內容和現實的條件,我認為常用的英語話題情境創設的策略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這好比是,你要游泳,就要身在水中,方可習得游泳本領一樣。
英語教學的實踐證明,英語的“輸出”和“輸入”離不開情境,只有教師把抽象的語言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教師的“輸出”才具有形象性;教師也只有把抽象的語言與情境聯系起來,學生的“輸入”才更富有真實性。
2.要注重創設課堂內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室和學校這一特定的環境里學習和運用所學習的知識、開設英語角等。例如:在教學Our School ,My Classroom時,教室里的設施以及學校的各項設施就是活教材。讓學生身臨其境,真正感知,從而習得知識。
還要注重創設課堂外的情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師生見面時,教師要主動與學生用英語打招呼,進行簡單的交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布置創新性的作業,如調查、填寫表格,讓學生出英語板報,用英語格言布置教室。激發學生主動探究。除此以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方面的競賽。
3.通過實物及簡筆畫創設情境。借用物品創設情境是最常用的較方便的情境設置方式,它形象生動,不僅大量的名詞可以通過實物來呈現,一些方位介詞、系動詞也可借助物體使之表達簡潔、明了。
4.通過各種活動創設情境。運用英語歌曲不僅能渲染和烘托教學氣氛,而且能穩定學生情緒,調整課堂節奏。
5.動作情境是教動詞時最簡單有效的教學手段。如 run , jump, sing , read ...教師可以借助于動作來體現。使知識既直觀又明了,同時也便于我們全英語課堂的實施。
6.英語學習語言環境的創設還包括教師英語口語的使用,教師的口語應適合所教學生的英語水平,一個能用高級口語上課的教師不一定是稱職的教師,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不是老師的talk show,而是通過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能聽懂英語并用英語表達。
7.借助多媒體巧設情境,方便可行。多媒體有生動活潑的動感、豐富的色彩以及立體的音響效果,可讓學生通過看、聽、說來學英語。跨越式課題組為我們提供了與教學課本相匹配的圖文并茂的有聲教學資源。我們借助新穎、有趣、直觀的課件展示,可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如在教學食物名稱時,當我用ppt把麥當勞的美食呈現出來時,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只見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饒有興趣地觀賞著圖片。在這種真實的場景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從而調動了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熱情。
二、需要注意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起著主體地位的作用,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巧設情境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激情、引趣、過渡、強化、延伸等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合理的英語教學情境需考慮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需生活化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能忽視情境的真實性,真實的情境有利于調動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發現與探討問題。而真實的情境勢必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所熟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師再適時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經驗,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語言,讓他們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習。
2.情境創設需趣味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單純的語言知識操練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如果將它具體化、形象化,那它就是生動有趣的。因此,我們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該努力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如:童謠、歌曲、故事、音頻錄像、表演、圖片等)來營造富有趣味的課堂氛圍,同時突出語言知識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調節到最佳狀態。例如,在教學My family這一話題時,我讓學生帶來自己的全家福或通過自己的繪畫來展示和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這樣通過熟悉的畫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不知不覺吸引學生沉浸到教學情境中來學習。
3.情境創設需延伸化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情境要能在教學中自然延伸。《PEP小學英語》(人教版)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以一個單元為小版塊,各單元之間、各個小版塊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努力創設具有延伸性的情境,使之可延伸到下節課或是延伸到課后,使課與課之間、課內與課外有機聯系,各知識版塊之間相互結合,建構起完善的知識版塊,整體構建語言知識體系。
4.情境創設需連貫化
相對于一節完整的小學英語課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創設的情境切不可松散、缺乏連續,務必使情境設計體現連貫性。即教師要真切地把握整節課的重點和大情境,提煉貫通全課的大主線,并以主線連接各個小情境,從而使實際課堂教學中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環環相扣,整體推進課堂教學進程。我在教學“My Family”時,便是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條主線連接起“教師的家人”“學生自己的家人”“討論家庭成員的愛好”“討論家庭成員的年齡”“討論家庭成員的職業”這幾個小情境,不過,在各個小情境轉換時,教師必須加入恰當的過渡語,從而使各環節產生恰如其分的關聯。
5.情境創設需生成化
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時做出相應的變動。”因此,教師在具體、豐富、多變的教學情境中,還應正確處理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的關系,以達到既能進行有效的教學預設,又能抓住意料之外的精彩。
總之,教師只有認真挖掘教材的內涵,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才能促使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宕昌縣何家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