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限時快速閱讀法,欣賞法,閱讀編題法,自編自導法,以聽、說、圖助讀法,是幫助學生提高興趣、全面理解和運用語言、發展思維和語言能力的好的平臺。
關鍵詞:閱讀教學;發展語言能力;限時快速閱讀法
閱讀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發展思維、認識世界、獲得審美經驗的主要途徑。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學習中,課堂閱讀教學占據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很大一部分。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利用好閱讀教學,積極開展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活動,科學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英語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筆者總結出下列較新穎的方法借以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一、限時快速閱讀法
限時快速閱讀法是指在限定的時間內閱讀獲取某一方面盡可能多的信息。長期用這種方法訓練閱讀,能加快大腦處理語言材料的速度,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初二即達100字/分鐘以上),還有利于形成英語語言的整體感,跨越語音對理解的障礙,形成較地道的語感,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和信心。這種方法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專注度,遷移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上,共同促進智力發展。這種方法適用于篇幅300字以下的文章或信息比較集中的段落。快速閱讀的時間控制在3~5分鐘為宜。
如,Go For It 教材8 B 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Section A 3 a的短文,其內容是三個少年分別滑冰多長時間。如果用傳統的讀講翻譯方式教,對詞組和句型的講解反而會沖淡主題,令學生覺得寡而無味,影響教學效果。而用限時快速閱讀法,明確要求學生在1分鐘之內找出3個少年的滑冰時間,效果反倒很好。大部分同學能在30~45秒之間找到答案。有了成就感的他們對于后來的課文重點講解也就聽得更加認真了。
二、欣賞法
這種方法適宜用于敘事抒情型文章。學生通過閱讀,欣賞文字、語句之美,學習取材成文之法。這種方法抓住并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將閱讀教學拔高到思維訓練和美學欣賞的高度,有利于學生文學審美能力的發展。
Go For It 教材從8 B起,每個單元都有篇與主題相關但難度較大的文章。字數多、生詞多、固定搭配和句型也多,與單元主題也沒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學生望而生畏,教師也教得吃力。在處理Unit 4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 heard the news? 這篇文章時,我就采取了“欣賞法”。先介紹有關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情況,再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第三段,反復朗讀,體會文中的情感色彩,再指導學生閱讀全文,體會文章以“馬丁·路德·金被刺”和“美國世貿大樓被襲”這樣的悲劇與“人類首次登月”和“楊利偉太空生活22小時”這樣的壯舉對比來突出情感,和學生一起分析文章優美的原因:情感真實、對比鮮明。
三、閱讀編題法
有的說明文信息量大,近似數據的簡單羅列,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這時可以啟發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自編習題,習題形式不限,以促使他們深入地鉆研。如,JBFC3 Population一文,我要求學生閱讀完后繪制統計表,列出各時期世界人口數。在繪制統計圖表的時候,學生運用了數理智能和空間智能,饒有興趣;且圖表將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直觀地表現出來,更激發了學生關注人口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興趣。
對于故事型的文章,則要求學生會提wh-question和yes-no question, 活用教材的語言材料,深入細致地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尤其用自己編的題考查學生,讓學生更加創造性地組織語言,發表觀點,既提高了閱讀效率,又拓寬了學生思維。
四、自編自導法
自編自導法指在展示閱讀材料之前就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新詞和新句型,幫學生理順思維和語言,并將他們的討論發言整理成板書,導出既符合學生思維又與閱讀文章基本吻合的觀點或結論,借以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當作提綱,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學習詞法和句法。事先通過滲透來教新詞語和句型的形式會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成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材料的語言知識和觀點。
如Go For It 8B Unit 2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文章主要將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孩子因此的反應和后果進行對比。因為話題典型,學生的體會很深,學習積極性很高。如果按傳統講解翻譯法進行肢解,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整體意義上的教育性。因此,我沒有提前教生詞,板書上只分“parents”和“children”兩欄,要求學生說說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管束他們的業余活動,而他們又是如何反應的。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會說的舉手,不會說的翻字典和詞匯表,還有的用中文提供觀點。我再適時地介紹他們所需新單詞和句型,并理清邏輯關系。將觀點分兩欄整理好后,學生發現新單詞和句型也不難了。這時,再提出閱讀課文的要求。學生在課本中看到了黑板上自己的觀點,生詞和句型也已經認識、理解了,整篇文章的難度降低不少,回答閱讀理解題也容易多了。他們還發現編寫“教材”也不是那么高深莫測的事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在之后該單元的寫作訓練中,我發現他們學會了用(下轉第46版)(上接第45版)類似課文的詞匯、句型表達他們的觀點,與原文相比有刪有增,條理清晰,很有說服力,少了很多Chinglish(中式英語)。以閱讀促進英語綜合能力發展目的順利達成。
五、以聽、說、圖助讀法
自主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運用各種智能和方法填補信息溝的過程。學生已持有的信息和閱讀目的之間的信息差就是閱讀的動機。充分利用各種語言形式設置信息差則能靈活實現閱讀教學目的。將閱讀材料轉化為對話、故事或圖畫的形式,以聽、說促讀,以圖形向文字轉變的方式助讀,不失為另一種良方。
如,Go For It 7B的A sports collection 一文,教師可要求學生先讀圖,再默記圖片內容,然后閱讀3 b文章,填補文章與圖畫之間的信息差。這樣將識圖與閱讀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了“用中學”,“做中學”,將被動接受語言知識深化為自主習得語言能力,對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閱讀教學值得探究的地方還有很多。教師如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能力為目的,重視閱讀教學方法探究,就能為英語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井灣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