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jù)《教育法》規(guī)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fā)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fā)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活潑地、主動地發(fā)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而應試教育卻走向另一個極端,其本質是片面強調知識灌輸,忽視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以獲得教育短期效應的選擇教育模式。它的主要特點是以應付升學考試為主要目的,以必考學科為主要目標,要考的內容反復教為主要手段,以反復灌輸為方法,以考試分數(shù)定質量,以“質量”高低論獎賞。“應試教育”把應試作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標,是一種十分狹隘的教育模式,這種狹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國基礎教育引進死胡同,危害極大。
從教多年來,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教學改革。不知為什么,應試教育的根基不但沒有鏟除,而且越扎越牢固。應試教育窒息了人的智慧,扼殺了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造成個體的畸形發(fā)展。盡管如此,人們仍然不停地跟著應試教育的步伐走著。“應試教育”用來要求學生和評價學生的唯一尺度就是分數(shù),用來評價和要求學校、教師的也是分數(shù)。這就造成,一方面,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分數(shù)面前被湮沒了,教育不是幫助每個學生在他的起點上前進,在他的優(yōu)勢上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是造成不同類型的人才被扼殺;另一方面,以考試成績表示的教育結果被無限地夸大,而教育過程卻被嚴重地忽視了。往往把教育過程和指導學生應考過程實際等同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自覺地提高學生素質,甚至違反教育規(guī)律。這樣的教育過程,有時也會取得好的考試成績,但更多的是使學生良好的素質得不到培養(yǎng),甚至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
我這里不是在危言聳聽,請看:學校同一級的教師為了爭平均分的高低,不惜一切代價,在做正面交鋒的同時,也做著背面交鋒。甚至達到了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們往往想盡一切辦法從別處挖所謂的優(yōu)等生,再想辦法把班內成績差的學生擠掉。再看看家長,為了孩子的所謂的前途,也為了與別人家的孩子比個高低,也在想方設法,不惜花血本,請家教,買各種教學用書。試想:在這樣兩個強大的重壓下,孩子們稚嫩的身體怎能承擔?
也許有人會說,經(jīng)過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對教師進行大量的培訓。讓他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以傳授方法為主。這樣就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考試成績是指揮棒。教師、家長都盯著成績看,而且都在競爭。他們認為成績越高越好,而且社會上都在看成績,把成績看成教師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即使差0.1也不行。在小學,有這么一位數(shù)學教師,她的平均分是98分,但她還說要爭取更高一點。否則怕別人趕上或超過。當別人給介紹了一位數(shù)學97,語文94的學生時,她說,不行,太低。嗚呼!這還能叫做教育要有差異性嗎?
我想,這樣導致的結果只能有兩個:一個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奴仆”,另一個是使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在學校,語文、數(shù)學、英語,再加上物理和化學,還不算其他所謂的副課。作業(yè)滿天飛,所以學生寫的慢都做不完,哪有工夫思考。因此,學生只有拼命地抄作業(yè)。為了避免這一情況,教師也不怕辛苦,親自一個個盯著學。效果確實不錯,但是其他作業(yè)又完不成。于是,學生又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學到深夜十一二點,甚至于一二點。而第二天課堂上又在呼呼大睡。因此最終把學生推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是疲于應付,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實在支撐不住的話,保持沉默。愿打愿罵由教師決定。那么,他們將來也只能成為不動腦子的奴仆。當然,他們也沒有一點時間來思考: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只是家長說為了他們,教師也說為了他們。
另一種是產(chǎn)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在承受不住的時候,我行我素,誰也不聽。對學習不僅是不感興趣,而是厭煩。這樣就會使孩子迷茫,沒有正確的判斷,好壞不分、美丑不分。在我所帶學生中有這么兩個真實的例子:
李××是一個比較聰明且活潑的女孩,由于酷愛音樂、舞蹈。學習一般,但家長逼迫讓每門功課達到八十多分。在強行逼迫下,她不但放棄了自己的愛好,而且變得癡呆,茫然無從,最終導致厭學。
耿××也是一個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由于長期在家長和教師的重壓下終于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不但上網(wǎng)聊天、打游戲,而且看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不但與家長對著干、和教師對著干,甚至影響周圍一大片學生向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導致輟學。應試教育阻礙學生個性發(fā)展,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例子豈止這些!
實施素質教育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應試教育”的傾向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也正是在克服“應試教育”傾向中逐步明確、逐步提出的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素質教育是當今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我們克服“應試教育”影響的總對策。
因此,還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給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這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不只是為了個別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是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為了孩子,為了祖國的未來,請不要扼殺天才。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