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創設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師生角色,引導學生通過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獲得新知,高中歷史教學也是如此。有調查數據顯示,高中歷史無論是在內容繁雜、枯燥方面,還是在教學方法陳舊、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方面,在高中階段各學科中排名都比較靠前。也就是說,由于教學手段的落后、教學內容的龐雜、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等原因,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遠遠低于其他課程。那么,面對新課改,高中一線歷史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呢?我認為,課堂討論式學習,即師生對教學內容通過相互討論乃至辯論,達到探求、掌握新知識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討論式學習法歸根結底還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新知。
一、精心設計,安排好課堂程序
一節高效率的歷史討論課,需要教師事先設計好課堂的各個環節及程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激情得以被激發,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一般來說,我都會按照這樣的程序設計一堂歷史討論課:首先,由教師根據將要學習的內容設計討論話題;然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交流;隨后,在小組內評選出表現好的同學進行展示,別的小組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總結評述,評出優秀小組。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又有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討論中增進了學習興趣。學生由原先上歷史課時只被動地聽教師講解變為主動去探究發現,增強了學習能力。當然,要想引導學生投入到積極的課堂研討之中,選擇合適的討論話題是根本前提。對于歷史學科來說,既要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要兼顧教材的重難點所在,選擇話題尤為重要。比如:可以對某個影響歷史發展的人物、某種歷史現象或者是歷史上的某個重要事件展開討論,將這些內容與現實進行聯系,談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教師在選擇話題時,應當注意對一些小的知識點進行綜合歸納,注意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盡量幫助學生形成一系列的知識,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聯系,向學生的生活進行縱深的延伸,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更進一步的創造性思維。另外,還要注意所選話題的不同角度及創新性,讓學生在大量的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中學會比較、分析,進行辨別,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做好準備,為課堂討論打好基礎
設計好討論的環節及程序并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每節課都能拿來就用,還應當根據每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每一堂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確定好課題以后,教師應事先定下讓學生討論的題目,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給他們提供相關的課外補充資料讓學生進行閱讀,以確定一些思考的突破點。另外,關于小組的劃分也應靈活機動,可以是8~10人的大組,也可以是3~5人的小組,根據需要隨時進行調整。教師可以協調學生進行組內分工,比如:選擇口才較好的同學擔任發言人,其他同學有負責查閱資料的、整理資料形成觀點的等,力爭讓組內每一名成員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人人有事可做。這樣,真正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的時候,才能做到有條不紊、邏輯清晰。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學生所做的準備要求更高,教師需要做好精心的指導。
三、準確定位,落實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要求的課堂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習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討論式的教學法更是如此。因為對教師來說,討論不是過去那種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法官式”講解,而是和學生共同發現、一起分享探尋知識的快樂的過程。由于教師在知識儲備上優于學生,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探究討論,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在探究、推理中學習知識的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向其他同學展現自己創造力的最好機會。在討論式的課堂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感受到與同學的思維碰撞,體驗到成功給自己帶來的愉悅之感。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不是游離于學生之外,而是時時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給學生以點撥和指導。當學生的討論遭遇瓶頸時,教師應及時指點,突破難點,啟發學生的思路;當學生為某一觀點發生爭執時,教師應帶領學生明確主題,引導討論向縱深化發展,幫助學生總結出觀點。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特別是那些敢于提出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更要及時鼓勵、肯定學生的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引入討論式教學,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他們為了在課堂討論中展現自己,課下往往會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學習教科書、搜集資料、整理提綱等,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必然就會駕輕就熟。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大大提高,如:口語交際的能力、與同學協作的能力、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等。討論時,學生爭先恐后地向同其他學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進行積極地討論,甚至爭辯,為一個觀點反復求證,在討論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提高了對歷史課的興趣,對歷史學科也產生了更加濃厚的求知欲望。可見,教會學生討論,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