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切實打好聽說讀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大綱》已經明確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是培養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這四個方面是緊密聯結、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四方面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為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我認為就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言,讀的作用尤為重要,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讀,狠抓讀,提高學生讀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其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一、以聽促讀,重視朗讀
用聽來促進讀,主要是從朗讀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的,以聽促讀是當今語文教學中重視讀用得比較多的手段。如果學生有較好的朗讀能力,那么自然就有了較高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在現代資源日益廣泛的今天,即使是偏遠的山區,簡單的教學媒體應該是有的(因為我工作的學校就是偏遠的村校)。我們可以用收錄機、VCD之類簡單的教學媒體,可以通過觀聽碟片,聽尺帶,這是很標準的范讀。師生共聽錄音后,老師再范讀一下,讓同學們評價老師讀的效果,看與錄音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最后,抽同學朗讀,讀后讓學生自評和互評,老師在其評后加以點評指導。這樣,就可以將簡單枯燥的朗讀變成了有生命力的競爭性的讀書活動。
二、用寫評價讀的質量效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里的“作”就是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評價讀的質量:一是從記憶方面,比如教學中常用的默寫與聽寫,這是從記憶方面檢查讀的效果的慣用方法、常用方法,同時也是較有效的手段。二是從創造性方面評價讀的效果,這是較高層次的評價方法,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訓練,就是屬于創造性的評價。老師一定要用恰當的方法,把握和利用好創造性評價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語文學科在生活中涉及的面非常廣,內容也相當廣泛,所以光靠課堂上那點時間是不夠的。同時,本學科也是一門見效相當慢的學科,由于見效慢,就可能會讓很多學生乃至家長對此學科失去信心,認為此科在考試中沒有數理化那么好區分,從而讓學生缺少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沖擊到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與興趣,嚴重影響到了語文教學的效果。在電視遍及所有家庭的今天,學生更熱愛圖像和聲音給視覺帶來的刺激效果,而不喜歡閱讀紙質文本。然而,從記憶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來說,閱讀紙質文本遠比圖像的效果明顯。針對這些現實,老師更應當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給學生推薦優秀的文本材料,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進語文教學。
總之,語文學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有所成,也不是一兩代人就研究透徹的。作為在邊遠山區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我只能做到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語文學科方面努力工作,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重慶市武隆縣火爐鎮徐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