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和發展,實施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是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保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這一理念作為自己永遠的課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所謂的隱形,是因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每個學生心中感受不是很明顯。他們認為都是同學,都一樣的接受教師的教學,之間沒有區別。但是作為教師,居高臨下地看待這些學生,發現他們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智力因素都有明顯的區別。教師如果大張旗鼓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那么勢必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個分層是在教師的心中進行分層,是為個性化教學做準備的分層,所以稱為隱性分層。這一步的實施,要教師做很好的準備工作,然后把學生分出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是基礎較好的,有一定潛力的;B層是學習成績比較穩定,上下滑動不大的;C層是所謂的學困生。學生的層次確定可以通過考核,通過幾次小測驗,通過課堂教學的表現等,判斷學生的差異;還可以通過對以往的測試成績進行回顧,判斷學生的進步和退后。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充分做好準備,力求正確和科學,以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出發點和歸宿。
二、教學準備階段的分層
過去對教師的教學準備概括為備教材、備學生,其實這個備學生就是對學生進行了解和摸底,從他們的認知水平、從他們的發展潛力、從他們的以往基礎等幾方面進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據這些具體情況,確定教學方案和實施策略。這一環節的實施,是需要教師付出很大心血的,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教學過程實施中的差異教法、學生提問的題目設計、討論內容的設計、練習題目的設計等,都應該在這個階段做好準備,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實施階段的分層教學
教學實施階段,是教學活動的實質階段,在課前教師做的一切準備都要在這個過程中具體體現出來,這是教學設想實施的階段,是把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掌握付諸實踐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采取“全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分組討論和練習鞏固階段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要環節。通過課堂提出問題的差異、通過練習鞏固題目的差異,實現教學的層次化。在進行師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學有所得,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等因素確定,然后把學生進行分組,這一步是為教師的備課和教學做準備和提供依據。通過學生層次目標的確定,教師在進行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應該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進行科學地規劃,為他們的學習和進步做好指導,促進他們的潛力發展和能力的形成;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時采取鼓勵措施,促進他們不斷進步和發展。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斷江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