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留心觀察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作文的重要前提,讓學生投入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學生的作文素材與情感體驗就會隨之豐富起來。只要教師善于調動學生的情感積存,讓情感去感染情感,讓心靈去點燃心靈,讓生命去感動生命,學生就能寫出感情真摯、立意深刻、充滿個性的作文來。
關鍵詞:走進文本;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積累素材;激發情感
一、走進文本,學習觀察方法,在讀中學寫
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葉圣陶先生主張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作者寫了什么事,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而且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樣組織材料的,又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因此,讓學生大量閱讀名家作品,教學生在讀中學寫,在借鑒中寫,是作文訓練的一條成功之路。
二、走進自然去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寫景美、情濃的文章
陶行知先生說:“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有機會更廣泛地接觸自然,大自然賦予我們很多神奇與美妙,如: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田野溪流的秀美景色,花鳥草蟲賞心悅目,日月星云的運行變化,朝霞落日的偉大奇觀等等都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但學生不會觀察自然,不會發現大自然中的美妙。要想讓學生的作文能夠寫出美麗的自然景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必須指導他們去自然中觀察,培養作文興趣,幫助其“找米下鍋”,提高選材能力。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如春游踏青,夏令露營,秋日登高,冬日賞雪等,只要學生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他們就會被那富有詩情畫意的落日美景所震撼,會被那雄偉廣闊的山川田野的壯觀所折服,會被那含情的春花秋月的美麗所感動……。
三、走進社會去觀察,感受社會中的真、善、美,寫感情真摯、充滿個性的作文
觀察社會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作文的重要前提。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其中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扣人心弦,有許多可以取來作為寫作的材料,若不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他們就會視而不見,只要引導學生觀察,美就在他們身邊。因此,作文教學中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真實的社會,用飽含感情的雙眼去觀察社會,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導他們從多角度觀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了解生活,從實踐中擴大視野,提高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只要學生對生活作細心全面觀察,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把握富于表現力的細節,就能篩選出獨具特色的材料,寫出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鄭笑平.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淺論文學類課程的育人功能[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2]陳錄生.古代中西方心理學思想的融合與統一[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6).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