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音樂教學應以音樂的審美體驗為核心,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利用集體表演等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其在團隊中的協調能力,并獲取知識和塑造品格。
關鍵詞:初中音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并發展其智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分組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團結協作精神的一種教學方式。筆者認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教學情境,體現自主合作探究
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并發揮個人優勢去探索和學習音樂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及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水平,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知音樂的美感和內涵,體現自主精神。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分析音樂的情感和旋律,充分發揮想象力。
二、通過合唱、合奏等形式,體現合作精神
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品格修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合唱或者合奏等藝術形式使學生參與到音樂團隊實踐中來,讓學生通過訓練形成統一的節奏,并按照這一節奏自覺地去調整自己的發聲速度、力度等來維護和保持團體合唱、合奏在情緒、動作及旋律上的統一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律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三、加強反饋和評價,體現合作探究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予以學生正確的反饋評價,讓學生能夠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適當的評價和鼓勵對促進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交流合作學習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積極作用。例如:在欣賞阿炳的《二泉映月》時,教師可以先提示樂曲的創作背景,讓學生欣賞并討論對樂曲的整體感受,分析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此基礎上展開激烈的討論和豐富的聯想,這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及創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索教學,既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同時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人格品德、人際溝通能力及合作創新意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山東省蒙陰第三中學貳〈音樂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