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要論述了在現代教育中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著重闡述了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并提出了一些自我的見解和主張,以期能與各位讀者、同仁、領導獲得一些共鳴。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對策
現代教育提倡“終生教育”,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飛躍,體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初中學生的數學閱讀狀況實在令人擔憂,數學閱讀理解方面的問題已經成為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大障礙。具體表現為:
1.學生閱讀時不能準確地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
案例:多項式m2n+m2n2的公因式是 。有些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題意,直接把m2n+m2n2因式分解了,其實此題的本意只是要求寫出公因式。
2.閱讀時不能全面地概括有關結論
案例:在計算(2+1)(22+1)(24+1)(28+1)(216+1)時,發現直接運算很麻煩,如果在算式前乘以(2-1)即1,則原算式的值不變,而且還使整個算式能用乘法公式計算,即:原式=(22-1)(2+1)(22+1)(24+1)(28+1)(216+1)=223-1,你能用上述方法迅速地算出(5+1)(52+1)(54+1)(58+1)(516+1)嗎?很多同學沒有很好地理解題意就依葫蘆畫瓢,只在整個式子前乘以(5-1),其實本題還應把整個式子除以4,這樣才能與原式相等。
二、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對策
1.選擇合理的閱讀內容
(1)重視數學書本的閱讀
(2)指導數學報刊的閱讀
2.訓練科學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的核心是方法。初中生一般能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但他們往往不能使用這些方法來提高閱讀效果,更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
(1)推敲文字法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項法則:“把方程中的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移項。”學生閱讀后,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他們進行推敲:①法則中的“改變符號”是什么意思?②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是什么意思?③移項法則依據的是等式的什么性質?這樣緊扣結論,細琢磨、深推敲,不僅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為什么”,而且使學生領悟了蘊含其中的閱讀方法。
(2)前后聯系法
案例:在講解“異分母分式加減法”時,教材出示例題■-■后,可引導學生,它們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們轉化為同分母分式才行。為此,可引導學生聯系已學過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思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先要“通分”,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那么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理所當然也要先“通分”,轉化為同分母分式加減法,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系,而且能增強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自覺閱讀的習慣
(2)閱讀思考的習慣
(3)讀練結合的習慣
總之,數學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教學中,只要師生從思想上重視并付諸行動,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數學素養都將不斷得以提高。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縣孫端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