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好一堂課,教師的語言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恰恰就像一盞航標燈,指引著學生的思維活動。
關鍵詞:語言藝術;魅力;激活思維
一、激趣導語,引人入勝
導語,常常用于一節課的起始和一個問題的開頭。導入語是開場白,是為了引導、啟發所運用的語言。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人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它往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輕松而富有啟發性地敲開新課的大門,巧妙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朝著敞開的知識大門邁步,從而為教師的進一步講授及學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礎。
二、善用比喻,化難為易
比喻是用具體、通俗、淺顯的事物或道理說明抽象、深奧、難懂的事物或道理的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巧用比喻,可以使未知的化為已知的,將抽象的化為具體的,將平淡的化為生動的。例如,在教學“簡便計算”時,教師運用這樣的比喻:平時咱們計算是一步一步地走著,運用簡便算法后,我們就將步行改作“乘車”,便捷多了。將運用簡便算法比作“乘車”,再將交換率、結合率、分配率比作“汽車”,學生的情緒被激活,開始饒有興趣地投入簡便計算的探索中。這樣,學生便樂于接受任務,一個個都十分認真地檢查練習中的錯誤,而且還能分別指出錯誤之處,找出錯誤原因。這樣,在糾錯改錯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分散了知識的難點,找到了正確的解題方法。
三、巧妙提問,激活思維
教師的提問總是頻繁地出現在課堂上。提問貴在巧妙,提問應該有針對性、有啟發性,應是新穎別致的、不失時機的。提問語則是教師以提問形式喚起學生思維活動的一種教學語言方式。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是教學中常用的方式。解決問題時的提問也是不可缺少的。提問時,教師可說:“你能幫老師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你愿將你的答案告訴大家嗎?”“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與老師或同學商量嗎?”“你能勇敢地告訴大家對這道題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見嗎?”這種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老師顯得親切隨和,更是在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遠遠不只上述幾點,語言藝術既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又與教學效果緊密相連。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