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計算機課堂教學歷史悠久,已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學模式。經(jīng)驗來自于生活實踐,但生活實踐又直接奏效于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無不與化學有直接的聯(lián)系,讓化學教學根植于生活、凌駕于生活的過程是化學教學實際應用的最好表現(xiàn)。
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做才能讓化學課更有趣呢?讓學生能動手去做或者說有做的欲望是當今化學教學改革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學生生活中的化學做起。
在學習“化學研究些什么”時,教材中有一個演示實驗:“雞蛋放入白醋中”。我把它改成家庭小實驗,布置學生獨立探索。由于學生普遍對這個實驗現(xiàn)象很感興趣,我堅信只要學生有興趣,他們就有愿望,想知道的更多。首先我讓他們就本實驗提問,陸續(xù)有一些學生提出了問題,如:氣泡是怎么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為什么雞蛋會上浮,但一會兒又下沉,如此反復?最后的液體是白醋嗎?還能吃嗎?我肯定了學生敢于提問題的勇氣,并告知他們:“這種氣體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氣體,請你們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上,他們的猜測就集中在氫氣、氧氣、二氧化碳這幾種氣體上。接著,我指導學生查閱教材后面的內(nèi)容,讓學生對自己猜測的氣體提出檢驗方法。有些學生從教材中查到了蛋殼中含有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有些學生從醋瓶的配料說明中查到食醋中有醋酸的成分。然后,我安排全班同學進行交流與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蛋殼中的碳酸鈣能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隨后,我補充演示了雞蛋放入稀鹽酸中的實驗,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后,師生討論出了雞蛋的浮沉并不是因為蛋殼反應質(zhì)量減少,雞蛋輕了浮上來,也不是因為反應后溶液密度發(fā)生改變,使蛋浮上來,而是因為氣泡附著在蛋殼上,使蛋浮力變大,當?shù)案∩蟻須馀菖芰艘恍┖螅×p小,蛋又沉下去,如此反復。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設計幾個動情點,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活動必定伴隨著情感的活動,在課堂上愉快的情感體驗可使學生感知敏銳,記憶增強,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因此,教師要為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情感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服務,要注意情感的誘發(fā),以趣誘情,使每一個知識點都成為學生急于捕捉的獵物。課堂上教師扣人心弦的開場白、精彩的結(jié)尾、幽默的故事、現(xiàn)象明顯的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的方法都能使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tài)。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興趣的持續(xù)保持,使課堂達到“課伊始,趣已生;課已盡,趣猶在”的境地。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城關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