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審題是對題意的理解能力,也是對解題方向的駕馭能力。迅速、準確地理解題意是解題的開端,順利解題的關鍵就是對題意的成功駕馭。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訓練學生提高對題目的駕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審題能力;素質培養
在高中階段,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我們注重的是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特別是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這樣的目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1.形成審題意識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覺得數學題難、無從下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種審題的意識。到了高中,學生面對的數學題目主要以應用題為主,一道題目中往往隱藏著很多條件,面對復雜的表述,很多學生都會產生一種困難心理。加上答題時間緊迫,往往形成一種浮躁的心理,沒有辦法將自己的心靜下來,認真進行分析。因此,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審題意識,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從審題入手,提高解題的成功率。
2.審題要細心
很多問題的解決,需要的條件都不止一個。因此,需要學生在題目中找到隱藏的各種信息。其次,要求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地開動腦筋,果斷地處理各種條件,不能因為擔心會做錯而放棄嘗試的機會。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題,這不僅訓練了學生尋找解題條件的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溝通很少,學生只顧自己記筆記,將老師的解題步驟寫下來,缺少自己思考的過程,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在解題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學生的筆記越積越多,但是解題的能力確實沒有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問題的分析,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解題的過程中。
二、培養學生對題意的駕馭能力
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對題意的駕馭能力。加強學生對題意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其次要訓練學生快速確定解題方法的能力。強調基礎,就是需要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熟練地調動各種公式儲備、解題方法的選擇,讓學生利用最少的時間,高效率地解決問題。
1.打好基礎,求創新
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來說,基礎知識不只是局限在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定理等方面,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與掌握成為更加重要的一個部分。要求學生培養一種綜合解題的能力,將有關于數學的空間想象、歸納類比、運算求解、抽象概括、演繹證明、符號表示等數學思維能力結合在課堂學習當中,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發揮一種獨立思考和自主探討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創新過程。
2.切入準確,巧解題
我們所說的切入點也就是題目的題眼。找到題眼,就等于確定了解題的關鍵。它不僅涉及相關的解題知識點的應用,也界定了解題中需要的相關知識內容。一旦找到了題眼切入的角度,也就找到了一個問題如何下手的關鍵之處。
比如:代數問題,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條件的陳述將條件一一陳列。在學習“導數”這一部分時,我和學生一起分析了一個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