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教學方法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強調接受學習,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由于傳統的教學以講授法為主,教師往往從“教”出發,課堂上也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講授專業理論知識,把大量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的學習則以接受學習為主,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現學習能力,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二)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
首先,能力培養的目標不明確。餐服理論課上,應培養學生具備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靈活運用服務技能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專業理論應達到什么水平、專業技能應如何靈活地運用,都不明確。而且,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體現了“教”的目標,忽略了“學”的目標。其次,能力培養缺乏連貫性導致知識欠缺連貫性,最終影響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更新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
(一)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最初階段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的講授法是常用的,具有其他教學法不可替代的優點。本人所任教的旅服專業的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盡量少使用書面語言,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口頭語。在講授法的運用時,我嘗試了讓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的講授法。給予學生支配課堂的權利,同時也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義務,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好奇心。
2.演示法
“示范—模仿”是人類社會傳遞、接受經驗、技能的基本模式,也是教學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專業課上,特別是專業實操課,教師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使專業理論知識易于掌握。課堂上教師的現場操作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課上以演示標準操作,施展了教師的魅力,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了課堂的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
1.理論課上的情景模擬法
在一年級的餐飲服務課教學中,部分課上教師運用了情景模擬訓練法。如:學生學習了“中餐服務程序”后,我安排了兩個課時,學生進行“中餐服務程序”的情景表演。安排任務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編排情景劇,專業課上的情景模擬,教師是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和“維持者”,需要具備多種能力。
2.實操課上的技能訓練法
斯金納認為,學習是一個長過程,一項知識內容的學習,實際就是人類有機體最有效地獲得精確的有計劃的行為。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記憶的最好方法是反復”。學生要想掌握所學技能,必須多練。
(三)檢查和評定學生知識的教學方法
1.談話法
就是常說的“問答法”。“提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教師提問學生,另一種是學生向教師發問。教師提問是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簡便的教學方法,提問教學的關鍵在于設計問題。教師設計問題時,既要考慮提問的目的和內容,又要針對學生的基礎及心理特征,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
2.競賽法
將競賽法引進課堂,就是想創造一個能引起學生強烈求知欲的學習情境,提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將競爭機制引進專業課教學中,采取競賽教學法,使學生對學習專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自覺地、如饑似渴地吮吸知識營養。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專業教師應有目的、有步驟、有層次、有組織地實踐教學,將各種教學法靈活運用于教學活動中,以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 河北省涿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