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教育領域已經廣泛應用,在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方面成效顯著。以高三地理必修三復習的實際應用為例,從課前準備、課堂教與學、課后鞏固等環節中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復習效率進行論述,希望可以為老師和學生在高三的復習過程提供幫助。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三復習;高效課堂
一、思維導圖的作用
思維導圖是著名的學習方法研究專家托尼·博贊(Tony Buzan)所創造。它具有圖文并重的特點,利用關鍵詞、多種色彩、關聯和層次建立起知識間的鏈接,充分調用大腦細胞,將思維圖形化,幫助使用者將復雜的知識結構有條理地優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并非只是一張圖,而是一種符合人體大腦思維模式的思維方式,是將隱性思維顯性化的載體,能有效抓住關鍵信息、整理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工具。
高考備考復習的教學內容繁多,知識點分散,時間緊迫,教師和學生應對起來困難很大。若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復習,理解基本的概念和規律,掌握高考要求的知識點,提高復習的效果,可以在復習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
高三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和講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同時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理解和消化、鞏固知識點,提升綜合能力。師生共同應用思維導圖,從課前的備課和預習、課堂的教與學、課后鞏固等環節,把看似紛繁復雜的知識點,用思維圖形的方式呈現出來,形成條理化的知識框架,將知識融會貫通,達到復習過程的高效化。
二、課前準備中應用思維導圖
1.教師的備課
教師在復習課前要進行分析、研究教材和考綱,設計復習方案,選擇資料等工作,各種事情疊加在一起,內容繁雜,讓人無從下手。教師用思維導圖呈現一個模塊或一個章節的知識網絡,將復習的內容圖形化、條理化,可以讓備考的思路清晰明了,同時負擔減輕了。
如地理必修三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區域生態建設、區域資源開發、區域產業活動和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五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再分下一層分支章節的內容,用
思維導圖展示出來,整本書的知識結構就是一幅圖,形成一個放射狀的圖形,所要做的工作就一目了然了。如圖1,圖的中心是要表達的主要概念(地理必修三的核心概念),與中心相關的其他概念(各章節的主題)由此向四周發射延伸。“按圖就班”可以讓教師把復習時間安排、復習目標、重難點等內容在下一層章節分支中呈現。
■
圖1
應用了思維導圖,教師的備課效率會大大提高,并且使工作目標更加突出。因為思維導圖是按“主題放中間,要素擺周邊”的原則展示的,而往往主題就是核心目標,相關內容提煉的關鍵詞為重點知識。思維導圖的構造與人類思維的樹狀發散結構是類似的,思維導圖就是將人類的隱性的思維軌跡用圖的形式再現出來。
2.學生的預習
通常在復習課之前,教師都會告知學生下一節的復習內容,提前讓學生預習。學生預習時,如果是用傳統方法看書,預習過后,大部分學生頭腦中只留下少量的記憶,并且是零碎分散的片段,幾乎不能重現書中的基本知識。學生掌握了畫思維導圖的要領,應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有目的地抓住要點,提煉關鍵詞,畫成思維導圖。尤其是地理基礎薄弱的學生,思維導圖預習后,頭腦中可以留下大體知識點的記憶,提高了預習效率。
高三學生雖然在高一高二學過地理三個必修模塊的知識,但大多數學生感覺知識是零碎的,或已經沒有記憶了,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效果不要期待過高。在預習任務中學生要做到的是畫出思維導圖,了解了下節課的基本內容,頭腦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學生畫思維導圖預習后,有助于學生在下來的課堂中通過聽課修正自己的缺陷,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進一步對復習內容熔煉內化,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三、課堂的教與學中應用思維導圖
1.提高課堂效率
高三地理復習課要將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順知識脈絡,明了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間展示自己預習的思維導圖,
進行交流和討論,也可以通過電教平臺或直接在黑板上展示思維導圖,師生共同補充完善知識點,刪除無關的枝節,突出重點知識,從而使知識體系更加嚴謹和完善。如圖2,為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的內容,是師生在課堂共同完成的思維導圖,知識脈絡清晰,簡明扼要。
■
圖2
2.提高筆記記錄和知識理解的效率
課堂中,如果學生在做筆記記錄教師講解的知識時,用的是傳統線性的方法,效率會很低。傳統的筆記一般要完整表達意思的話,往往需用較長時間書寫,若要完整呈現教師的意思,又跟不上節奏,只會出現聽了上一句,聽不到下一句的情況。不過用思維導圖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思維導圖使用的是相關的關鍵詞和短語,書寫就快了,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記錄和整理筆記,則可節約書寫時間的50%~90%,相當于節省了復習的時間。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的筆記本比原來用分行直線式記錄的筆記變薄了,一節課一張圖或一個章節一張圖,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同時負擔也減輕了。
完整的思維導圖是一幅“全景圖”,可以在建立知識結構中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建立知識體系,提高了學習效率,并且在一幅圖上,通過觀察、體會知識間的聯系,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高三的復習課堂,必不可少地要進行課堂訓練。思維導圖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如地理綜合題的試題中,往往圍繞某一個中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在進行訓練答題前,學生可以用關鍵詞形成簡單的答題思路,就像寫作文前先列個提綱一樣,理順思維思路再進行回答,可以提高得分率。
例題:我國東北的遼中南地區是發達的重工業基地。近十幾年來,遼中南與東北其他一些老工業基地也出現了與魯爾區同樣的產業結構老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為此,我國政府做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借鑒魯爾區產業調整經驗,你認為振興遼中南工業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學生邊審題邊思考,根據題目要求,可以畫出簡單的思維導圖,列出的要點有:①產業結構調整;②完善交通;③發展科技;
④環境治理等方面。進行答題時按以上要點進行拓展延伸,答案的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并且不會遺漏得分點。
四、課后鞏固中應用思維導圖
1.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升級
學習是由淺入深的過程,知識的積累也是由少到多。思維導圖具有延伸性,學習一段時間后,可以把原來的思維導圖中的知識增添一些新的內容,如以前的導圖是主干,在整理時就可以增加枝節,使知識結構更加完善,也可以將新舊兩幅思維導圖進行對比,激發新的思維火花。
2.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思維導圖可按照大腦思維結構進行放射性思維,不是傳統的遵循某類概念進行的單一的線性思維。特別是地理的空間思維比較強,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形象及其聯系是地理學習的首要任務。一幅有創意的思維導圖,通過放射狀的圖形,促使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知識得以內化,思維得以提升,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高三地理復習課堂要達到高效,必須在傳統的方法之上進行創新。應用思維導圖于備考復習過程中,有助于教師理清復習思路、明確復習方向和進行考點關聯,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有效地進行理解、記憶、運用。融合了思維導圖的學習習慣可貫穿于我們的整個學習和工作當中,讓我們受用一生。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薛東陽.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9(9).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