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來閱讀賞析水,匯入復寫練筆源
美國作家約翰·盧保克在《讀書的樂趣》中說:“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正如倒影里面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比真實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樣。”因為學生閱讀面的偏狹限制了寫作思路的開闊和間接素材的擷取,因此,必要的課外閱讀,可以部分彌補學生觀察思考之不足,彌補教材時代的局限和數量不足。
十年來,我把指導學生閱讀《讀者》和《語文報》等課外讀物納入到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從中挑選出自己通過閱讀的有比較透徹理解的篇目,通過聯想、類比、歸納,寫出夾注和批語,制成作文材料卡片,選出質量較高的張貼交流。
我布置他們用復寫法進行課外練筆,所謂復寫不同于背熟
后的默寫,更不是抄寫。復寫法允許他們把自己挑選的文章讀
15~20分鐘,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明確記敘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弄清事件的起因、發(fā)展和結局,明確線索和順序,領會記敘描寫方法;如果是議論文,就要弄明白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結構層次。就這樣,憑他們的記憶優(yōu)勢,15~20分鐘至少可以掌握所要求達到目標的大概,就此合上作文材料,打開練筆本來寫同題作文,有記不清的地方,不必拘泥原句原意,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填補連綴。像這樣的練筆,一般來說,二三十次復寫之后,差生就可“甩掉拐棍”,獨立成文了。復寫法可以加快縮短學生原有作文水平和范文的距離,使學生寫出超過自己能力的好作文成為可能。
“復寫”這種訓練語言的方法實用高效,復寫是語言的描紅,思維的臨摹,是練寫作內功的好方法。
二、選角定向列提綱,思維訓練為根本
所謂“選角定向”,就是對一個材料或題目進行多角度分析,選取一個最佳角度切入。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經常感到給材料作文的選角定向比較難,于是,我采用如下措施:一是精讀給材料作文的優(yōu)秀例文,學習例文是如何選角定向的;二是要求讀材料時首先劃出關鍵詞語,研究關鍵詞語指向,加以綜合,明確材料的主旨,列出可選角度;三是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里討論,在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里消化吸收,及時獲得反饋,詳細講解釋疑;四是進行“作文周”教學,第一輪訓練有18道題目選角定向,我就在一周內,連續(xù)五天每天上一節(jié)作文課,專門解決選角定向問題。
同時著重抓好列提綱訓練。議論文要求所列提綱有中心論點、分論點,有事例論據和事理論據,選用恰當的結構式和論證方法。這一步操作起來最困難,我采取的措施是:先引導學生精選例文,練習編寫閱讀精要,而后過渡到擬寫提綱。由于訓練量大,又有了梯度,大部分同學都過了擬寫提綱這一關,同學們積累了大量的事實和事理論據,學會了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初步掌握了一些思維模式,嘗到了運用辯證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甜頭。
三、自主評改,換題重做
學生作文收上來,教師要全面檢查,不必每篇都精批細改,但應隨手劃出錯別字和病句。根據大綱和高考評分細則,結合學生實際把作文分為五個等級,再各篩選出一至兩篇,教師對這幾篇作文應精心備課。在評改前編印好寫作指導,附印在例文前面,事先印發(fā)給學生,并制訂好評改方法:(1)確定評改符號。(2)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一位寫作水平高的同學為組長。(3)評改時做到三結合,結合“寫作指導”,結合例文,結合自己的文章。要求學生充分做好課堂評議前的發(fā)言準備,要有眉批、總批,打上分數。
學生互評前一階段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評改對象上,注意的是例文寫了什么,中心是怎樣提出的,又是怎么組織材料的,接著應該結合自己的作品,站在更高層面上,以依我看該怎么辦的角色定位,提出具體修改意見。
課堂評改不是目的,不能評改完就了事,應趁熱打鐵,鞏固成果,這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了讓學生保持成功的欲望和新鮮感,應以同樣要求換題重做一篇作文。多次實踐表明,學生第二次作文會比第一次有較大的進步。
把評改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批改同齡人的作品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使學生感到自己儼然是個發(fā)現者、批評者和研究者,他們就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其中,產生強烈的興趣和自豪感。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評改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必然會大幅度提高。省時、高效地評改學生習作,把教師從批改的重壓下解放出來,是保證作文教學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一環(huán)。
需要說明的是,評改目標要系列化,由易到難,每次評改注重解決一兩個問題。教師的工作一定要全面細致,尤其是寫作指導的編印要簡明,例文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利于比較分析。在組織課堂評議時,要本著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因勢利導,做好主持人的角色。重寫后的作文,經過挑選,可再次印發(fā)給學生,經教師修改后,可幫助推薦部分優(yōu)秀作品,發(fā)表在相關刊物上,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