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的形式發展需要。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不但要求學生切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重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創新性學習。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改;探究性學習;創設情境
新課改對于數學知識之間的綜合與聯系非常重視,不但包含同一知識領域中內容的相互連接,而且包括不同領域之間內容的相互銜接,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選擇的教學素材應該符合知識滲透的原則,從實際生活等角度出發,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用。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數列”“概率”“參數方程”“導數及其應用”等知識時,它們都涉及對函數知識的再認識過程,體現了對函數知識的深入應用,此外,在很多實際問題中我們也會用到函數知識。如汽車耗油與路程之間的關系等,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積極性提高,當然也會綜合運用多種領域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新課標強調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的抽象問題出發,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素材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所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景,從而調動大家學習的興趣,激發繼續探索學習的熱情,在引入新課前,設置有吸引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在授課過程中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更有信心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二、重視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能力
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能,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成績,更要提升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教會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基本要求、主要方法、整體步驟和實施要領,要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實際操作,讓他們的探究學習活動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全面提升他們實踐探究的能力,要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基本原則,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基本組織形式,開展組員間、小組間的相互協作,實現自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采取措施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充分發揮出來。讓他們去解答一些典型題目,同時引導他們結合所學的知識,自己改編和設置問題,深化認識所學內容,學會利用所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多種方法來解答同一個問題,從而增強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
三、探究性學習對學生來說,更需要一種團隊合作精神
由于學生的閱歷、經驗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在知識方面需要互相補充,把不同的思想進行優化整合,將個體自主學習的成果轉化為全體共有的成果,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多交流,共同參與學習研究,讓他們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中自主地探索發現,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開闊思維,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加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只有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搜集信息,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多層次的合作探究活動,創設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每個學生都是探究活動的參與者。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學習效果才是有效的。
四、科學運用多媒體開展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技術有著信息容量大、使用效率高、反應事物直觀形象等特點,如果把它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去,能夠很好地彌補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在一定意義上說,多媒體技術的有效使用可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效。比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衛星運行軌道的相關視頻來引入高中數學中圓錐曲線的教學,視頻的聲效和生動的圖片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腦中有了模型,這樣教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在習題訓練課上,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直接投影相關例題,免去寫板書的時間,配合黑板進行分析解答,最后在多媒體上投影出規范的書寫形式,對于特別的出錯點進行強調,這樣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營造熱烈的學習氣氛,憑借數學思維性強、靈活性強、運用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學生優秀思維的培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不僅能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還能達到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良好效果,教學效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秋海.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技能分析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蘇梅.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南方論刊,2007.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