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創新需要擁有創新的人才以及人才的創新能力。作為培養藝術人才重要機構的藝術學院,其課程設置都是為學生日后職業生涯的發展而服務的。其中的語文課是高校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措施。充分利用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母語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專科院校語文課程設置的目的之一。藝術院校的學生,他們具有和其他院校學生不一樣的知識背景和語文基礎,學習藝術離不開文學修養,這是相得益彰的兩個方面。因此做好藝術院校語文課程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的專業發展和未來人生路上的進步具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
一、藝術院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我國教育產業化,推動了高校招生及辦學體制的改革,一些中等專業學校也升級為專科院校。這樣的實際情況,導致學校之間、學生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藝術院校的學生他們有著自由和前衛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升入高等院校以后,他們的思想觀念更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傾向于專業的學習,對于語文學習抱著忽視和輕視的態度。因此學生普遍存在一種重視專業學習,忽視語文學習的狀況。
在教學層面,沒有重視藝術類學生和其他專業學生對語文知識需求的不同點。藝術學院的語文也和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有很大的區別,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不那么強調了,而是轉變為文學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教材內容和學習內容的安排以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等內容為主。為了讓學生更多更好地掌握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材內容都是采取節選的形式,把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收編進教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學的目標性確定在修養和素養的提高上,改變了高中階段以提高應考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所以更加重視對文學作品相關的注釋、分析、時代背景的介紹方面內容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
在管理層面,也是把專業學習放在主要位置,課時安排和師資配備等,沒有把語文專業的學習放在和藝術專業學習同等重要的地位,導致專科院校,特別是藝術院校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輕視和忽視。
二、藝術院校語文教學應該教什么
藝術類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從小開始進行藝術學習的,他們從小開始練琴、學畫,渾身上下充滿了藝術細胞,反應敏捷,思想前衛,感情充沛。但是他們的文化課知識的學習則相對薄弱,文化課成績也表現得相當遜色。專科院校學生和統招本科院校的學生有很大的區別,鑒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應該側重一些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然后是文學欣賞的教學。把教學目標確定在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層面上,有了扎實的語文基礎功底,那么對于其他方面的學習,都會有一個保證。對文學、藝術的學習和鑒賞,都會有重要的幫助。在厚實的語文基礎之上,理解和應用文學知識,都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層面。現行教材包容了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和名篇,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基礎是很難實現學習的高效性的。
三、提高語文學習有效性的措施
1.語文教學要因材施教
藝術專業的學生和普通院校學生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在生活中表現出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時尚、現代、前衛、外向的特點。他們富有藝術欣賞能力,對傳統有叛逆心理。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自覺、自發地閱讀和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掌握作品中設計的文學知識和基礎知識。探討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變換授課形式。
如:對一些戲劇類文學作品的教學,老師可以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創作,并讓學生親自演出。這種形式的學習,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學生的協作和溝通能力培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鑒賞,提升藝術品位。之后組織學生討論和分析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文學價值。
2.強化閱讀培養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源自于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興趣的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一定量的閱讀,都是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選取那些經典的篇章故事,力求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形式,比如利用多媒體,摘取網絡上名家朗誦的名篇,讓學生在文學的滋養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像戴望舒的、徐志摩的、席慕蓉的、余光中的等等古今中外的著名篇章,學生在音畫中欣賞文字,其樂融融。
總之,提高大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培養興趣出發,立足能力的培養,服務于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尤其是藝術專業的學生,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十分需要語文的輔助。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把語文教學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藝術學院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