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解讀意象來提高詩歌鑒賞水平,是每個語文老師必須要研究的課題。從三個方面入手,既分析了意象解讀在詩歌鑒賞中的應用策略,又闡述了意象解讀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意象解讀;詩歌鑒賞;詩歌
詩歌是什么?古人已經清楚明白地告訴了我們:“詩以言志,歌以詠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詩歌是用來表達詩人思想情懷的。古人崇尚“文貴在曲”,也就是不能在詩歌中很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應該把這些思想蘊涵在一些物象之中,通過特定的物象,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即我們所說的“托物言志”。這些飽含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就是詩歌的意象。詩歌是意象的表達形式,是意象的載體,詩人用詩歌來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承載著詩人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認識,而意象正是詩人主觀思想和客觀世界的統一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正是詩歌意象的最好詮釋。
《文心雕龍·神思》中寫道“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這些是詩歌意象作用的寫照。歐陽修在其《蝶戀花》中寫道:“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在這首詞中,通過被狂風暴雨摧殘的花,反映自己悲慘的命運,表達出詞中女子感傷抑郁的情懷。由此可知,意象對詩歌表達的作用多么重要。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通過解讀意象來提高詩歌鑒賞水平,就成為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一、教會學生正確理解意象的內涵
詩歌意象的內涵是豐富多變的,我們要讓學生掌握詩歌中意象的基本內涵,初步領會詩歌的意境,和通過意境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懷。意象豐富與否和所描寫的物象關系密切。我們熟知的明月、松、竹、梅、落花、孤雁等等就有著豐富的意象內涵,詩人也會選擇在這些物象上寄托情思。舒婷的《致橡樹》圍繞著“我愛你,絕不學……”生發出一個個生動鮮活富有內涵的意象,把自己對愛人刻骨銘心的愛戀一步步推向高潮。“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詩人在前面用一個接一個的意象襯托自己所向往的平等的愛情。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選擇的“木棉”和“橡樹”兩個物象,寄托詩人熱烈純真,深沉委婉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理想和信念。詩中這些豐富的物象把讀者引入一個遐想的空間。對于意象,古人也有一些固定的對應表達,如:松、梅、竹、菊比喻高尚純潔的氣節;月亮和大雁寄托思鄉的感情;杜鵑和鷓鴣鳥傳達凄慘悲苦之情;梧桐葉落的景象傳達出悲涼之意;長亭和柳樹代表著離別、落花;流水和愁苦相連;烏鴉和燕子對應興盛和衰敗;草木的存在其實代表著物是人非的感慨等等。在教學中,都要通過大量的詩歌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作者的意象。
二、領會詩歌意象走入詩歌意境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而意境是通過意象烘托出來的一種藝術氛圍,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寫的是燒煉石灰的畫面,借此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
心。最后兩句作者寫道“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粉身碎骨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只要清白留世就無怨無悔了。至此,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融入詩中的物象中,形成一種物中有情、情中含物的藝術境界。
詩歌的意境是由多個意象組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描摹詩歌表現的畫面,領會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詩歌所表現的畫面,幫助學生走進畫面,體味作者當時的心境。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蘇教版八年級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講課時,把這十種物象以連續緩慢的速度呈現在學生眼前,再配以低沉哀婉的背景音樂,烘托出一種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的氛圍。學生就能夠很快感悟出當時作者的心情,對于領會詩歌內涵,走入詩歌意境起到推動作用。
三、理解意象對詩歌鑒賞題的作用
詩歌語言的凝練是詩歌美的一部分,詩歌更重要的美在于詩歌的意境。學生對于詩歌意象的把握對于解答考試當中詩歌鑒賞題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詞人用“晚來風急”“大雁”“滿地黃花”“梧桐和細雨”等意象烘托出一種孤獨悲苦的氛圍,表達詞人對丈夫去世的悲傷心情。這首詞中,詞人先用特殊的時間:“乍暖還寒時候”,用環境的凄冷襯托出內心的凄冷;用“喝酒”的做法,來說明用酒澆愁愁更愁的意思;用落花滿地的景象,來映襯自己的凄苦;用飛過的大雁來暗示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和丈夫傳書寄情了;用整日飄落的秋雨,以及雨打在梧桐樹葉上的聲音,進一步襯托詞人失去丈夫后的悲苦孤獨。掌握了這些意象表達,在處理詩歌鑒賞題時才能夠解答準確。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教會學生能夠分析出詩歌中意象表達的作用,把一些常見的意象進行歸納總結,掌握了這些意象所對應的“情”,就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更深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這對于學生文化內涵的積淀,語言的表達,寫作技巧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學生只有把握住詩歌的意象,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對詩歌中的哲理領會深刻,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才會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程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