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的各學科教學中,語文教學無疑是最為基礎但是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收到的效果去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都只注重其表而忽視其里,所謂語文學習的“里”就是語感的培養,這是一個欲速則不達的過程,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這個艱苦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語感培養
高中的語文教學中,詞句以及語法方面的教學占據著我們課堂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很多學生在這些基礎知識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卻始終未能取得與付出相對應的收獲,很多學生為此困惑不已,筆者根據自身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的經驗分析,這些學生付出沒有得到回報是因為他們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自身語感的培養。如果說語言是把人和文化、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紐帶,那么,語感就是把人和語言文化聯系起來的紐帶,語感是人理解語言文化的鑰匙。語感也是學生精神構建的基本途徑之一,正如學生吟誦岳飛《滿江紅》,結合文化背景,理解并內化其中的豪邁、向上的進取思想。正如,基礎知識是量的積累,語感就是質的飛躍。
一、語感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引導學生自我感悟的重視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更多關注的是語文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語法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而直覺思維基本得不到重視,教讀過程中不夠重視引導學生的自我感悟能力的發展。語言感受能力得不到提升,語感也就無法在實踐中得到提升。基于這點,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自我感受語言的機會,讓他們進行感性把握。
2.教學過程中過于教條化講解
素質教育雖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很多教師采用教條化的講解模式,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過于刻板、程式化,課堂缺乏新意,無法激起學習情趣。而語感教學必須以學生自己的語感活動為主要途徑,需要學生去感受、體悟,教師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對客觀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內涵。可見,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語文
欲望。
3.教學中缺乏與生活的聯系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該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語感是一種直覺,更是一種“經驗”,這種經驗的獲得是一種外在的影響和內在的感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需要達到一種“共鳴”狀態,才能真正提升語感能力。然而,高中語文教學中歸于重視文本,對生活的聯系不夠密切,無法達到經驗上的共鳴,嚴重阻礙著對語言材料內涵的理解。因此,教學中教師密切聯系生活,實施生活化語文教學。
二、在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1.在閱讀中培養語感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義”的獲取其實就是學生語感提升的一個很好的見證,所以在培養學生語感的時候要鼓勵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在不斷的閱讀中尋找語文本質的規律。對閱讀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以他人的語言文字為基礎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文字。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分若干個步驟進行,例如先從通讀開始,然后再讓學生細讀,最后再讓學生精讀,每一個過程都讓學生說出或者是寫出對文章整體的一個觀點,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文章所描述的大致內容,然后讓學生通過層層遞進的閱讀找出每一個閱讀過程之后自己所描述內容上的差距,最后讓學生在精讀之后說出閱讀材料的內涵和意義,在這三個過程中,學生每進行一次文章的閱讀都會對文章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最終完全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并將文章融會貫通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來。
2.在寫作中培養語感
高中階段的寫作訓練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培養,這其中也包括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很多實踐調查表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其語文成績都是十分優秀的。寫作能力很大部分是由學生的語感決定的,這就給我們的語感培養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寫作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寫作訓練中我們仍然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避免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反感情緒。在開始我們可以結合閱讀訓練來安排學生寫一些讀后感和文章短評等等。例如在閱讀訓練中的三層次閱讀練習,我們可以在每一層次中讓學生寫出相應的讀后感來,深度也要遵循逐層遞加的原則,將學生的語感逐漸地培養起來。在更高層次的寫作訓練中,我們可以給學生安排不同題材的寫作主題,讓學生自由發揮,深度挖掘學生的思想精華,讓學生在提高自己遣詞造句能力的同時不斷地提煉自己的思想精華。
語感的培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語感也是語文教學中永恒的話題,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語感。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來充實學生的語言材料積累,并在學生不斷探索各種形式多樣、內容多彩的語言材料的過程中,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刺激學生語言感知能力,最終達到培養、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目標。
(作者單位 青海省玉樹州八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