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會自我角色的轉變以及教學方法的調試,逐步尋找進步和突破。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素質型人才,提高整體素質,為國富民強的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改;課堂教學;思想轉變
新課改的推行,需要語文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跳出傳統的教育禁錮,接受新興的教學理念。教育的本身不是在于培養只會聽從領導、服從命令的跟隨者,而是能夠培養出有自我思想、成熟穩健的新生個體。由此看來,高中語文教育的課程改革是十分必
要的。
一、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思維是支配學習行動的基本源泉,在新課改的教育進程中,
教師群體不應該再沉浸于老套的教育思想之中,應該跳出以前的條條框框,培養富有精神力量的創新教學理念。新課改中明確指出,現代化的教育目標是創新上進的新世紀人才,而不是一個只知道紙上談兵的書呆子。
教學中注意融入創新思想的培養。如,在蘇軾的《石鐘山記》教學中,學生就對“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了質疑,于是找到了注解中的《春在堂筆記》。學生進行推理預想,因為石鐘山的形狀和山地性質,山體中空洞較多,所以在峭壁上敲打時,南邊厚巖壁就發出“函胡”之聲,而北邊的薄巖壁就有“清越”之音,并不是“所在皆是也”。也就是說,李渤的說法并非完全錯誤,只是考慮不全
而已。
二、角色思想的轉變
語文老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課堂講學,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課程學習。也就是說,老師要做到的是,將學生作為課程教育的主角,創設一個開放性的課堂平臺,讓學生能夠在這個舞臺上充分施展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在新課改的引導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做到將“課堂主旨交予學生”的角色轉變。也就是說,要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課程的組織人和引導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領導者。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若教師自身不能對教學思想和方法有思路清晰的審視和改變,就無法跟上時代進展的步伐。教學環境的適應,新時代人才的培養要求,需要每一位教學同仁保持深入鉆研的心理,在反思中不斷進步,這樣才能保證語文課堂的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孫美華.語文教學要突顯學生的主體觀[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1).
[2]步根海.語文教學的工夫應下在哪里[J].現代教學,2010(3).
[3]萬彥萍.讓語文煥發新的光彩[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09(4).
(作者單位 重慶市璧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