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的形勢下,高中化學教學的目標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傳授上,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積極主動構建知識的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參與者、引導者和推動者的角色。主要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進行了
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建構;知識體系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助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還有利于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理解與記憶知識,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這一工作,并為此作出積極努力。
一、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注意培養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和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都有密切聯系,比如環境問題、糧食問題、健康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因此把化學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是非常有必要的?;瘜W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不斷強化實踐活動,在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工農業生產、科學實驗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上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社會責
任感。
二、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構建單元知識體系
每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單元展開的,化學教材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注重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引導其進行單元知識體系的構建,及時提醒學生對化學課本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體會到歸納和總結給學習帶來的便利,從而形成知識整理與歸納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在講授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知識進行去粗取精,比較各類知識的異同點,使學生發現和了解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更好地構建單元知識體系。
三、加強不同學科間的聯系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各學科之間是存在緊密聯系的,以高中化學為例,它的學習就與物理、生物、數學等存在緊密聯系,要利用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針對學習難點,首先可通過學生已經理解與掌握的其他學科知識,把不同的學科知識加以鏈接,并構建知識體系;其次,教師要充分重視并利用已經有的知識材料,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幫助學生構建好知識體系,不但有利于對學習難點進行分析和解決,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他們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可利用新舊知識的相似性,提高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新舊知識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和關聯,這就為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提供了客觀條件,為了更好地促進知識的遷移,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銜接,這樣做會有諸多好處,不但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還會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重新對知識進行整合和歸納,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便于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整理知識,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似之處,充分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理解新內容,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生動和形象,從而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知,高中化學知識的構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順利構建。
參考文獻:
[1]劉強.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9(7).
[2]張明建.高中化學教學與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培養[J].希望月報,2009(16).
[3]馮小明.淺議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3).
(作者單位 山東省齊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