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許多學生對高中物理望而生畏,甚至畏葸不前,當然這也和傳統物理教學模式有關。在傳統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急功近利想通過題海戰術把學生打造成考試的機器人,根本沒有注意到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忽
視了學習規律,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最終導致一部分學生的物理學習踟躕不前。因此,筆者在這里聯系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高三物理復習進行幾點總結:
一、強化概念,鞏固基礎
強化概念、鞏固基礎是高三物理復習的首要任務,基礎不牢固根本無法應對目前考試中的能力發揮型試題。高三課時緊,我們當然沒有時間像高一那樣詳細講解全部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站在一定高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提綱挈領,對自己欠缺的地方進行重新審視和認識,對物理規律、物理現象和物理方法等進行鞏固和掌握。尤其要注意分析、研究和對比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速度和加速度、電勢和場強、動能和動量、感應電動勢和磁通量等。從物理規律的角度,我們第一要分析適用條件、物理規律之間的聯系和轉換,全方位、多角度地透過現象看本質,完成物理基礎知識到物理技能的提升內化和變遷。近來高考題型往往用物理情境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掌握與運用,因此,在復習時學生對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不能只死記結論,而忽視條件和過程,我們要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二、以點帶面,例題引導
物理復習時,我們可以通過經典例題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思考和探索,這樣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開拓思路,對知識產生形象的理解,提升物理解題能力。當學生理解困難或印象不深時,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們通過研究典型例題,建立并分析物理模型,達到鞏固知識、提升技能的目的。
例如,我們在引導大家復習“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時,就可以讓學生分析在摩擦忽略的情況下小球在圓弧槽中下滑的過程,建構這類問題的物理模型,以點帶面,健全知識系統:①摩擦忽略,水平方向無外力時——系統動量守恒;②小球和圓弧槽系統,只有重力做功,而沒有其他形式能的轉換——機械能守恒。
三、聯系生活,闡發理論
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物理現象比比皆是。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與中學物理具有一定的聯系。于是,我們可以引導大家用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和研究實際中的高科技問題。如,針對超導磁懸浮列車,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電磁感應和磁場等電學知識展開分析和研究。通過研究這些問題,讓學生走近高科技,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
四、重視實驗,引導理解
其實許多物理學現象學生覺得理解困難,勉強背下來卻不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靈活運用,也會很快忘記。這時我們設置實驗,可以讓學生在物理過程中將抽象的物理現象形象化,幫助他們完成認識上的跨越。譬如,在證明“在沒有摩擦力的情況下,滾動的小球不會停止”時,伽利略就用了實驗來解釋抽象的概念。伽利略的實驗是這樣的:讓小球順著光滑的U型斜面滾下,小球自然會滾到U形斜面的對面差不多原高度的位置再返回。生活中,小球沒有達到理想高度是因為有摩擦力的原因。然后,再減小U形斜面的夾角,小球仍能到達同等高度,這時肯定比第一次滾過的路程長。依次遞減夾角直到將斜面放平,小球會滾多遠?大家一般都會理解:小球將永遠滾下去。
以上是筆者在高三物理復習中的幾點心得,當然復習的方式和方法不勝枚舉,這就需要我們指導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新審視物理概念,牢牢把握物理現象和規律,然后再通過適當的例題訓練和實驗操作加深印象,最終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準確地理解,全面地把握,提綱挈領,完成對高三物理的最后沖刺。
(作者單位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