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及其教學是物理課程和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調查,筆者發現: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困惑:有沒有必要為學生準備應考之外的實驗內容?如何才能豐富教學中的物理實驗?如何解決實驗中的課時不足問題?
通過大量的實踐與分析,筆者找出了“困惑”形成的主要原因:關注知識掌握,忽視情感體驗;實驗器材不足;實驗指導能力較差。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做了大量嘗試,現有以下體會:
一、重視實驗帶來的情感效應
例如,在緒論課的教學中,如果只介紹課本緒論中的內容,簡單地提及學習要求,雖然也能達成教學目的,但同時也會使學生誤認為“高中物理脫離了自己的生活實際,很難學好!”產生高中物理學習恐懼感,造成物理學習興趣低下。考慮到學生的情感因素后,筆者在緒論教學中加入了以下實驗:
1.讓學生坐在椅子上,上身保持豎直,小腿與大腿成90°,在不允許上身前傾或收腳的情況下,看能不能順利站起。讓學生體驗“重心”的相關知識。
2.將兩本書的頁面交叉在一起,請兩位同學試圖拉開它們。讓學生體驗“摩擦力”的有關內容。經歷這些實驗,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筆者借助這個機會指出以上問題都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解決,這樣不但拉近了學生與高中物理之間的距離,還消除了學生學習的恐懼感。可見,有意識地增加實驗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主動學習,彌補實驗器材的不足
面對實驗器材不足,可以有以下做法:
1.挖掘實驗室已有器材的潛能。
2.通過書籍、網絡等汲取同行們的優秀成果。
3.學習實驗設計理論,爭取自制教具。
4.恰當借助多媒體進行實驗。
可見,實驗器材的短缺只是客觀方面的問題,通過學習、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三、提高實驗指導能力,解決課時緊張問題
例如,面對分組實驗耗時長的問題,可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實驗,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由學生自主構建實驗探究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中去完成實驗。這種將實驗變為課后探究活動的方法,在節省教學時間和培養科學素養的同時,又能使學生度過一個美好、充實的周末。可見,實驗的指導能力需要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創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的困惑是復雜的,但是通過認真分析、大膽嘗試、不斷反思,這些困惑還是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的。
(作者單位 山東省牟平育英藝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