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優化教學資源和運用記憶方法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效率
21世紀,生物學日益受到重視,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大量的生物學人才。高中生物在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學校生物學科的課時安排普遍較少,為此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尤其重要。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一、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是在初中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一學生來說,高中生物比較難學,不易理解,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在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架設好橋梁,對學好高中生物很重要。
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不能簡單地在高中課堂上將初中的相關知識復習一遍。在教學實踐中,在每個模塊教學前要對初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學過,哪些知識在高中還要加深和拓寬。將銜接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后,教師要根據《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區分出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進行不同處理。
對于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運用掛圖、插圖、列表比較等直觀手段喚起學生對過去知識的回憶,促進知識的再現和鞏固。例如,在學習“受精作用”時,教師可以出示初中教材中植物受精的過程示意圖、生男生女圖解,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然后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受精作用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這樣,將初高中知識聯系起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提高了教學
效率。
對于高中階段要求較高的重難點知識,則要重點復習,甚至重新教授相關內容。例如,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學生在初中階段了解了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知道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和基因的顯隱性。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闡明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并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分離現象和自由組合現象的原因,通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體驗假說演繹法,引起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1.利用實物投影、錄像、錄音、計算機等媒體,集光、形、色于一體,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形象生動,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滲透作用原理”“生長素的發現”“DNA的復制”“基因的表達”“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細胞工程”等,由于這些內容具有抽象、過程連續的特點,因此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教材中的固定圖像和分段介紹轉化為屏幕上活動的連續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2.優化直觀教具
在生物學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模型、實物、掛圖等一些直觀教具,能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DNA分子的結構”時,直觀教具有DNA分子結構掛圖、DNA分子結構模型。教師如何合理使用呢?如果只用DNA分子結構掛圖教學,那么學生觀察到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結構,難以構建DNA分子空間結構——雙螺旋結構的知識。如果只用DNA分子結構模型教學,那么學生觀察到的是DNA分子的立體結構,對識別DNA分子的平面結構圖造成困難。因此把DNA分子結構掛圖和DNA分子結構模型都用作教學資源,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巧妙運用記憶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如果能夠在教學的同時幫助學生總結出恰當的記憶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記憶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諧音記憶法
所謂諧音,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但字義不同。這樣,可以使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例如,葉綠體中的色素在濾紙條上自上而下的順序依次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衫弥C音編成“胡”(指胡蘿卜素)“爺”(指葉黃素)“愛”(指葉綠素a)“幣”(指葉綠素b)這一句滑稽有趣的話來記憶。
2.歌訣記憶法
歌訣有節奏、有韻律,朗朗上口,便于誦記。因此,我們可以將有關內容編成歌訣。例如,有人把顯微鏡的操作方法編成如下口訣:
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察。
看完低倍,轉高倍。九退整理,后歸箱。
這樣記憶起來就容易多了。
3.概括記憶法
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對需要識記的內容進行概括,把較多的識記內容概括成幾個重點字或詞進行記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主要特點較為繁雜,可分別概括為四句話:膜仁消失現兩體(指前期),形定數晰赤道齊(指中期),點裂數增均兩極(指后期),兩現兩消重開始(指末期)。
總之,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做法還有很多。教師要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靈活多變的授課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文國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盧長堂.生物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