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體驗,掌握研究自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進而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積級態度。《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探究是高中數學課程中引入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數學概念和結論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直觀和嚴謹的關系;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探究性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鞏固,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使用探究性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不同情境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數學課堂,不論什么時候,教師都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聽從教師的指揮,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受到課程改革的影響,教師開始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開始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但是有些教師片面的理解,導致了看似熱鬧的課堂,卻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然而,若想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讓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發揮其重要作用,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樣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
一、設置數學探究情境,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
數學問題產生于數學情境之中,一個好的數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探究數學未知世界的欲望,所以,教師要想將探究式教學模式發揮到極致,就要精心設計探究情境,使學生在各種情境中,找到探究數學的興趣點,促使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對數函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比較兩個對數的大小,能夠對對數函數的性質進行綜合應用,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在對數函數logab中,底數a對對數函數logab有什么影響?對數函數的圖象是否是按a>1和0 二、對典型試題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試題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數學成績的好與壞都是通過試題的完成展現出來的,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貫常用的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教學方法就是題海戰術,但是這樣的戰術,一般的結果就是教師累,學生壓力大,效果還不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不愿意每天在做不完的試題中度過,逐漸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典型試題的探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還有助于幫助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不會因為題量太大、壓力太大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每個知識的試題進行篩選,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與方差”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均值和方差的概念及其應用,在教學時,我以一道題為例,向學生逐漸延伸,使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均值和方差的使用。如甲、乙兩名射箭運動員在某次測試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測試成績如下:甲的成績:環數7、8、9、10;頻數5、5、5、5;乙的成績:環數7、8、9、10;頻數6、4、4、6;試比較兩者誰的成績較好?若是按平均數比較:甲乙的平均數均為8.5,無法比較;若是用極差比較依舊相同。這時讓學生思考,到底該用什么方法比較呢?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找出,若想比較兩個人之間誰的成績較好,應該用方差,使學生在探討和驗證的過程中得出結論。 三、以開放型問題使學生產生創新意識 開放型問題由于具有條件、結論的開放,容易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研究的自由度,使其可以在不同的經驗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要鼓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突破教師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要鼓勵學生拓寬思路,對有些試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尋找多種解答方式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意識,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以保證探究模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且還要保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當然,我們也必須清楚,新的教學模式比較復雜,學生也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對初期的學生要求太高,循序漸進,最終讓學生在探究性的教學模式下,使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邗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