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編排的基本技法側重于實踐本身,確切地說就是側重于運動人體的動作設計。下文我就以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的編排技法談一下我自己的淺見。
一、“獨舞”的編排技法
最初的獨舞多為即興創作,它隨舞者的情緒而變化,獨舞是舞蹈家習作中最好的學習。因為他是舞蹈家個人的思想、情感的表現,形式最為簡單,創作和表演比較得心應手。用最簡單最便于掌握的方法來分析舞蹈動作,任何一個動作,至少可分為三個方面。1.舞姿——是指舞蹈動作中相對穩定的姿態,也就是占有空間的基本樣式。2.節奏——是指舞蹈動作進行時占有時間的節律,即長短強弱及相互之間的關系。3.動力——是指此動作過程中力的主要特征,也就是“勁兒”“法兒”。分析已有動作的舞姿、節奏、動力,保留一部分變化一部分才能使觀者感覺到動作是在有機的發展而不是無機的拼湊。如:《天鵝之死》的出場動作,舞姿是指背面直立雙臂平伸如十字形態;節奏是指雙臂各節運動的連續而緩慢,
同時腳尖移動的短而密;動力是指雙臂以下至雙膝以上基本不動,只是肩胛骨、大臂、肘、小臂、腕、手依次小幅度地上下運動。
二、雙人舞的編排技法
雙人舞是芭蕾藝術不可缺少的表現要素,應該有一條矛盾的線來串連的。根據人物的情節需要去創造;注意中國的風俗習慣。芭蕾舞中雙人舞往往給人們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而中國古典舞或民間舞作品中的雙人舞編排似乎成了中國舞蹈編導的一個難題,依照中國舞圓、曲、擰、傾的特點在動作的連接線上下工夫,在動作的運動軌跡上找辦法,以中國舞韻律為基本審美,以撞擊法為突破口,透視動作發展的軌跡,依照人物內心的情感線駕馭動作發展的趨向。我教學生編雙人舞是這樣的——先采用“撞擊法”“及透視動作發展之軌跡法”創造出自己雙人舞的基本技術動作。再綜合音樂以及人物內心情感編排。“撞擊法”是讓兩位演員遠距離面對面往一塊奔跑,在撞擊并接觸的一剎那立刻自然停住,不要連接過多的動作,要體會速度,力度。速度及力度產生一種下意識的接觸點,“撞擊法”就是尋找雙人舞的接觸點,是找新把位。編舞通過感知撞擊時的力度、速度,尋找到自然的動力根源,同時編導要有支點、發力點的動作離學點的感覺,合理巧妙的安排雙人舞技術。
三、三人舞的編排技法
三人舞在中國傳統舞蹈中是很有特色的,強調“矛盾沖突”和“點對統一”。鄧一江老師說過三種三人舞形式的專有技法,“接觸磨合法”“延續變換法”“流動穿梭法”。接觸磨合的練習方法是三個人各自選擇一個空間,在舞蹈中自然形成三個人接觸造型。“磨合”是指在不規定運動線的前提下,三人在互為接觸中可任意地進行空間運動。“接觸磨合”重在磨合,不能急于設計三人造型,也不能突出自我,應在磨合中去創造個性。“延續變換”是指延續律動,變換支點。形式上看是單人與雙人同步舞蹈,內容上不可以獨立成章,互為游離,而是一個主題下的有機體。在“接觸磨合”的基礎上脫離為單雙人在同一情景、畫面、情感主題中的三人編舞技法。它的練習方法是指三個人各自選擇一個空間,在舞蹈中自然形成動作間有意想交流的單人和雙人分離的空間構圖。延續要巧妙,變換要合理流暢。“流動穿梭”在每個人先有意識地按不同韻律或空間編出一個8拍動作的基礎上共三個8拍動作在三個人不準接觸的條件下,運用各種編排方法達到流動穿插的目的。如:(卡農、動作切割組合、動作排序、同步動作、流動構圖等等)在延續變換練習單雙分離基礎上再分離。強調三個人動作空間、構圖的合一。
由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的編排技法來看,舞者越多,舞者之間的動作關系就愈為復雜。編排者必須從作品要求出發綜合合理地運用三種技法,在作品構思上加強訓練,在藝術修養上再進一步提高,才能創作出理想的舞蹈作品。
(作者單位 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