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題,既要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依據,又要對中學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近年來語文高考命題加快了改革步伐,呈現出試卷結構多樣性、考題形式靈活性的趨勢,了解這些趨勢,有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復習備考。
考查內容的必然性、試卷結構的多樣性、考題形式的靈活性,要求全面學習、多形式備考,自2005年《考綱》取消了星號,取消了對試卷結構、小題賦分的限制,這意味著增加了考試內容的必然性、試卷結構的多樣性和考試形式的靈活性。對策是在內容上全面學習又有所側重,在形式上立足于主觀表達,做到多形式備考。
首先,全面學習是指導基礎年級要全面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這些要求中有些近期高考沒有或無法考試的,比如聽說能力,比如8種主要修辭格以外的辭格,18個主要文言虛詞以外的虛詞等,這些所謂不考的內容,只是暫時不考或不直接考而已,缺了這些知識和能力,讀寫能力就會受到影響,也會間接地影響到高考成績。所以不能過早地緊盯《考綱》而急功近利,考什么才學什么,這樣不但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影響高考成績。
其次,盡管《考綱》上的考點未必是每年必考的,但高三復習備考卻必須是全方位的,不能上年考什么下年才復習什么,也不能認為上年未考的就一定是下年要考的,更不能存僥幸心理,要一條條復習,不要有疏漏。
再次,有所側重是指某一領域的若干考點中有的考查的幾率大,分值高,有的幾率小,分值低,我們不必把時間平均分配。一般說來,語言運用這一塊詞語使用和病句辨析是側重點;現代文閱讀方面:散文閱讀是側重點;文言文方面:傳記文是側重點,古詩鑒賞方面:唐宋近體詩及宋詞是側重點;作文方面:話題作文是側重點……
在練習形式上,首先主張平時注重主觀題訓練。會做主觀題,高考時遇到選擇題也不畏難,而如果只會做選擇題,高考遇到主觀題就會“筆不從心”,因為主觀題考的是思維和表達兩個層面,而選擇題一般只考查思維能力。只要我們能做到主觀題簡答時簡明、條理化,高考時非但語文能多得些分,其他學科(特別是政、史、地、生)的主觀簡答題也會因此而受益。
高考試題常考常新,一年一個面孔,如仿句這一考點,第一年仿句式,第二年仿修辭,第三年仿寫短詩,第四年又會有所突破。要有鑒別能力,善于發現以前高考未用過但有新意的題型,如2010年春,筆者從一本雜志上發現兩道提取關鍵詞的練習,覺得新穎且內涵豐富,就用周考題形式讓全校高三學生做了并由老師講評,今年高考第18題恰與此類同,考生內心就不太緊張,且應付起來順手多了。
了解高考命題改革的趨勢,不等于能夠順利應付,本人在這方面實踐尚少,“淺嘗”但未“輒止”,希望能與廣大教師一起繼續探討。
(作者單位 河南省泌陽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