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什么是信息素養?它是指現代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的要求,是指人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處理、加工、創造、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因此,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其自身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成才。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轉變教育觀念,創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氛圍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教師的發展指明了道路,時代呼喚的是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為此,教師必須首先轉變觀念,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已不再是絕對的師生關系,而變成學習交流者的身份。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建構主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應充分利用電子幻燈片、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等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有意識地提倡學生采取多種形式來獲得和利用信息,拓寬學生視野,培養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有時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這時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互相探討,探討的形式是多樣的,如:課堂辯論、校園BBS討論、上互聯網搜索等,自己尋找答案,使學生不僅僅滿足于獲取課堂和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能夠自覺主動地利用一切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也培養了學生使用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自己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意識,同時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況,從而創設一個良好的校內學習信息技術的氛圍。
二、聯系實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從學生實際出發,開放教學內容,歸還學生自主決定學習內容的權利,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教育應使伴隨著網絡成長的孩子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民主的意識。而且計算機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特別快,各種軟件層出不窮,要想全部教給學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只能在實踐中教給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程序的方法,而不是某一個程序的使用。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任務時,要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為主。如在學習應用軟件時,把學生引進門以后就可以指導他們自己學習或讓他們自己去摸索,以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不斷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比如,我在講“表格信息加工”這一節課的時候,學生對于Excel表的基本操作在初中已經接觸過,但由于時間相隔太久,很多學生已經遺忘了,而高中階段對于Excel表的要求又相對較高,學生要學會利用Excel表去處理自己感興趣或者相關的數據,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我結合學校舉辦運動會的相關數據,通過布置主題任務,把主題活動和學習知識緊密結合起來,而且每個操作練習都有相對應的思考部分,是對練習操作內容的提升與拓展,通過這些內容的演示與實踐,讓學生掌握用Excel表計算的技巧與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Excel表來處理數據,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鉆研精神,又能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并通過對擴展問題的引導、分析和研究,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利用表格數據處理方法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堂課采用“主題任務”的教學模式,以校運動會的相關數據的任務為主線,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使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總結歸納知識的規律和方法,加強知識點的實際應用。
三、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有資料顯示,25歲以下的青少年已經占到網民總數的85%以上。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既為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廣闊的空間,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青少年學生屬于道德意志薄弱群體,相對缺乏辨別能力和抗干擾能力,面對眼花繚亂的繁雜信息,往往良莠難辨,沉溺其中。因此,轉變學生的上網觀念,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內容。如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首先教育學生遵守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范。同時,要結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引導學生的上網行為: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等。
總之,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要從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出發,培養學生在遵守網絡道德的前提下學習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應根據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特點,通過各種適當的教學方法,利用盡可能利用的軟硬件資源,讓學生獲得適應信息社會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