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一個人對所接觸的世界和人的態(tài)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人的情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活著,難免會體驗快樂、激動、悲傷、恐懼、憤怒、害怕、擔心等感覺。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通過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現(xiàn)生活,傳遞信息。當人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會油然而生一種美好的,甚至是一種快樂的、積極的情緒。可見,人的心理活動與藝術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說明了這種情緒可以很好地釋放壓力。而現(xiàn)代的高中學生,恰恰被排得滿滿的課,被做不完的習題、試卷包圍得嚴嚴實實,壓力成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幾乎每位高中生都覺得學習壓力大,枯燥乏味,沒有了快樂的感覺。而美術課輕松、活潑,讓人愉悅,幾乎成為所有高中生的共識。加強美術教學中快樂情緒的培養(yǎng)無疑成了當今藝術教育研究的一個趨勢。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如何在以視覺欣賞為主的高中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快樂情緒,并將之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充滿美感的視覺形象與洋溢著美感的課堂教學藝術渾然一體,讓學生醉心于美的殿堂呢?
一、創(chuàng)設寬松、舒適、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使學生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和意志傾向的教學方法。美的情境本身蘊涵著無窮的吸引力,使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一定的活動中。對于美術課堂,情境美尤為重要,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容易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新奇的學習氣氛中引發(fā)思考、聯(lián)想、探討,享受學習的樂趣,并且更能體現(xiàn)美術的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
1.就學生而言,美術知識本身具有的魅力已經(jīng)如磁力般吸引著他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人或事,或者是一個物體、一句話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樂學態(tài)度,也可以運用談話式的教學方法,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引起對所學美術知識的注意,從而加深理解和認識。
2.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輔助手段制造一種引人入勝的氛圍。
比如,一首激昂的詩、一段悅耳的音樂,都能創(chuàng)造出與美術內(nèi)容相關的特定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如詩如畫的境地,與教學內(nèi)容及教師產(chǎn)生共鳴,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欣賞山水畫,學生通過課堂能真正步入美妙的意境之中,也就獲得了審美快樂,而我國古代委婉的詩、悠揚空靈的古箏名曲都有相通的意境,三者結合,互相熏染,效果自然更好。再比如,可創(chuàng)設與美術活動相關的場景,在充滿“誘惑力”的氣氛之中,學生自然產(chǎn)生審美快樂,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像上“民間美術”一課時,在教室里貼上各種剪紙作品,在講臺上放上幾個無錫泥阿福、幾個竹籃子,在教室的墻壁上掛上幾只風箏、幾塊扎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民間美術的氛圍之中。
3.思想感情的跳躍也是一種特殊的情境,即“心境”。學生消極、被動、盲目的心理都是不良“心境”,這嚴重影響整節(jié)課中審美快樂的獲得,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或鼓勵,或表揚,或示范,或調(diào)節(jié),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以良好心境進入美術活動之中。
二、運用準確、精練、幽默的語言,注重自身儀態(tài)和教態(tài)美
美術教師是傳授美的,美的東西總讓人愉快,而傳授者本身也應該是美的,這里指的是美的語言、美的儀態(tài)和教態(tài),這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高中美術教育,相對于其他一些學科而言,知識量龐雜、知識難度大、涉及面廣,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反復體會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美術教師準確形象、富有激情且幽默的教學用語充滿著生氣和感召力,宛如給高中原本充滿壓力的課堂注入了一縷陽光,給課堂教學增色不少,讓學生聽著教師的聲音,便覺得開心,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術專業(yè)用語的興趣度,為美術欣賞的過程做好一個鋪墊。老師的衣飾要大方得體,有一種特殊的美,體態(tài)要端莊自然,這樣,會給學生以信任感和偶像感,面對這樣一位教師,學生自然會很愉快。教態(tài)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nèi)在氣質(zhì)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tài),學生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
三、嘗試趣味教學,寓教于樂
高中美術欣賞知識容量之大,知識難點之多,涉及面之廣,難免會給學生造成壓力,又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心理、精神、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課堂局面的沉悶,學生注意力的不集中。如果這時能運用點綴趣味藝術,課堂效果將會大不一樣。例如,學生對歐洲印象畫派的色彩技法學習有困難,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講印象派的始祖之作《日出印象》的誕生經(jīng)過,講講野蠻人高更在塔希提島寫生的經(jīng)歷,講講凡·高為什么要割掉自己的耳朵、為什么要開槍自殺等等,增加學生對畫家及作品的親切感,學生容易進一步去學習。在歐洲現(xiàn)實主義美術教學中,欣賞米勒的作品《拾穗》時,請學生模仿三個農(nóng)婦撿拾麥穗的動作,在模仿的過程學生能體會這些艱難的動作背后所蘊涵著的社會現(xiàn)實,雖不能感同身受,卻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作品,親近作品。
趣味教學還可以以謎語、典故、傳說、寓言、游戲、名人趣事等形式在教學中進行穿插,只要運用得當、適時,就能有效調(diào)控學生的學習情緒。美術教學是課堂的一支清新劑、一包調(diào)味品,讓課堂教學更添活力、更添姿彩。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大聲呼吁:“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睂W生也不是一塊海綿,一味地去吸收外部的水分,他們要在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獲得發(fā)展。
總之,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兩方面走向成熟的時期,是人生的定向時期,個性的定型時期,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得到審美愉悅的教育,將是他們一生的精神財富,不僅在現(xiàn)階段使他們在學習中產(chǎn)生美感,釋放自己的精神壓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更高地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為美奮斗不息,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
參考文獻:
[1]方國才.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3.
[2]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高中新課程—美術優(yōu)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