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其“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也不斷地深入人心。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也應以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筆者認為: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最適合這一教學理念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對師生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運用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原因
1.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
歷史學科的教學長期是單純地復述性的,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較少,更重要的缺乏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這一狀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而且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學生個性良好的成長。
2.新課標要求與新教材為實施合作探究式學習提供了可能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新教材在學習方式上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和動手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扣人心弦的導語、饒有趣味的歷史縱橫、活動課的設置,這些都為探究式學習提供了必要條件和展示平臺。
二、運用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方式
合作探究式學習,就是引導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積極主動參與合作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交流、分析、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如:在教學過程中,我依據(jù)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性、現(xiàn)實性和開放性特征,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實質性探索。在講高中歷史新課程必修一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發(fā)展”時,具體操作如下:
1.整合校本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課前,我認真挖掘教材、教學用書、網上資源然后整合成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內容,如:用有趣的課件內容“大國崛起”導入本單元主題內容“四國政體的形成”,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利用展示平臺,讓學生展示組內討論結果,留有交流的空間;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演講、辯論等形式掌握四國政體的形成,并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2.充分開展活動,合作探究交流
合理利用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顒右唬鹤寣W生圍繞以下四國政體形成的背景、內容、特點和影響等問題在組內合作討論完成對本單元的理解?;顒佣簩W習四國政體的異同,也是讓學生組內合作以表格方式完成這一內容?;顒尤核膰w異同比較。為了使學生更加充分認識,讓學生課前分組選取一國,進行演講,并談該國政體的理解和感受。學生之間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既可以降低問題的難度,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利用多種形式練習,鼓勵合作參與探究
教材在課文中間專設的一系列探究性欄目,如“學思之窗”等,旨在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歷史問題,初步體會歷史學科的研究方法,探究、討論等課堂活動這不僅使學生參與了教學過程,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認識到國家選擇一定的政體是由國情和歷史所決定的。再通過本課測評、學習延伸等活動讓學生不但掌握已學知識,還升華了本節(jié)內容。最后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總之,合作探究式學習不僅有助于教師專業(yè)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學生主動和生動活潑地學習。開展好分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山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