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課堂上發生的意外,利用“節外生枝”情節,充分挖掘教材隱性內容,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還原一節真正精彩的
課堂。
關鍵詞:假設;隱性內容;節外生枝;精彩課堂
一、背景分析——提出問題
《生物學通報》雜志曾發表了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劉本舉老師的文章《“基因在染色體上”基于科學史的教學設計》(人教版必修二),鑒于筆者曾在江蘇省高中生物新課程研討會上執教過這節課,因此,劉老師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很多共鳴。科學史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良好載體。但筆者對劉老師作出的“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的有關假設提出了一些疑問,在此作簡單探討?,F將劉老師的假設內容及演繹推理摘錄如下:
提出問題4:(假說—演繹法之提出假設)摩爾根的白眼雄果蠅和野生紅眼雌果蠅雜交實驗,在F2中所有白眼果蠅全部為雄性,而生物的性別又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發揮你的想象力,根據上述資料2和資料3,你能提出一個合理的假設嗎?
根據資料的分析與推理,學生不難作出假設,一般能夠提出下列可能的假設:
假設1: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設2: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而X染色體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
提出問題5:(假說—演繹法之演繹推理)如果假設1成立,你能寫出摩爾根的兩組果蠅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嗎?如果假設2成立呢?通過遺傳圖解能否檢驗上述假設是否合理?學生可以畫出如下圖的遺傳圖解圖略,并組織小組討論上述假設是否成立。
假設2不符合摩爾根的實驗結果,學生經過討論很快可以推翻假設2,并推知假設1剛好可以解釋實驗結果。
劉老師的教學過程嚴謹充實,但是“白眼基因很可能就在性染色體上”的假設就只有這兩個假設嗎?在我的課堂上有學生提出:“為什么摩爾根在解釋果蠅的白眼總是跟性狀有關時,就沒有假設控制眼色的基因同時位于X和Y染色體上,難道就不可能同時擁有?即使沒有也應該有相關的證明?。俊?/p>
二、過程分析——分析問題
摩爾根的這個實驗在作假設時,我們完全有理由作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上”的假設,因為X和Y染色體有同源區段。之所以沒有作出這樣的假設的原因,是我們想當然地認為,若該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區段,則該性狀的遺傳與常染色體上的遺傳類似,其性狀不應該和性別有關。但是當我們真正地去對該假設分析時,我們會發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上”的假設同樣能很好地解釋摩爾根的實驗,同時也能很好地解釋測交實驗。
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時,筆者當時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
視,實際上這也體現出了我們備課過程中的不足。其實,經翻閱史料,我們發現課本還漏了一個實驗,即書本上雜交實驗的反交實驗,如果X、Y上有等位基因的話,就解釋不了這個反交實驗。所以,可以推斷X、Y上不可能同時具有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就是說,X染色體上有的基因Y染色體上可能沒有,即存在非同源區段。
三、總結反思
這個教學案例給了我很多思考與啟發,也告誡我們教師在科學的道路上任何事情都不能想當然。
1.深入挖掘課本的隱性內容
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在課堂上提出各種問題也是經常的事情。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他們所提到的內容可能正是書本上沒有展示出來的隱性內容。因此,我們教師若在學生提出問題后能很好地利用該問題,深入挖掘教材的隱性內容,拓展學生思維,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文本、圖片、音頻、視頻材料等新型教學手段或媒體廣為教師所用,而教材的隱性教育資源卻往往被忽視,而它們往往是我們教師教出新意的關鍵所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合理利用教材,并作必要的說明、補充和延伸,能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節外生枝”的精彩才是真精彩
我們教師在備課及教學實踐過程中是不可能做到時時刻刻面面俱到的,但至少我們教師可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汲取經驗和教訓,因為我們的預設始終是無法跟上課堂的動態生成。
著名教學家葉瀾說:“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边@個“節外生枝”既道出了我們教學的缺陷,也深入體現了科學研究工作者的治學態度。這樣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真正處理好教學的意外內容,處理好教學的動態生成問題,那么,這一堂“節外生枝”的課堂才是真正精彩的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