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在大多數的學生中,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聽課時都聽得懂,看書、看筆記也都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做題時卻經常出錯,而且找不到原因。
2.經常犯相同的錯誤,同一個類型的題目,第一次做錯了,也做了訂正,可再做這種類型的題目,還會再錯。這不是個案,很多同學對此困惑不已。
二、問題的主要原因所在
1.對基礎知識點僅限于知道或了解層面,對它的內涵和外延都不太清楚,對它的應用也知之不多,因此各知識點之間不能融會貫通。那么,解題出錯也就成了必然。
2.對錯題分析不到位,沒弄清到底錯在哪,訂正時只是寫出了正確的答案,沒有詳細的解析過程。過一段時間后,再做此題又不知從何下手了。
三、解決方法
(一)做好知識點提綱
在每一節學完后為學生做好知識點提綱,提綱是以節為單位,把各知識點細化,并提出具體要求。而且把各知識點的內涵、外延和有關應用都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個知識點提綱,沒有各知識點的解析,各知識點的解析由學生自己來做,且不能寫在知識點提綱上,寫在提綱的背面或另外的本子上。復習時,看提綱想內容,想不起時再看解析。
(二)做好錯題分析
提綱是解決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是否到位,同時用于學生自我檢查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使學生知道自己哪里會、哪里不會。錯題分析則是解決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解題能力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下面用幾個事例進行說明。
事例一:物質的量
1.知識點提綱內容
規定標準(兩個數據,0.12 kg、6.02×1023)
(1)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的關系——公式及變形(n表示什么、M表示什么、m表示什么)
與指定粒子的數目關系——公式及變形(N表示什么、NA表示什么)
定義(關鍵詞:單位物質的量、質量)
(2)摩爾質量:單位(能否由此可以得出M與n的關系式?)
數值(關鍵詞:相對原子質量;注意:相對原子質量與摩爾質量單位)
定義(關鍵詞:單位物質的量、體積)公式(V、Vm的含意?)
(3)氣體摩爾體積
單位(能否由此得出V與n的關系式?)
標準狀況下(溫度和壓強)的數值(關鍵詞:約為、22.4)
……
2.以上知識的應用
物質的量、已知量
①題給出某氣體物質的質量,求:組成該物質的粒子數
標況下的體積
所用公式、物質的量
②題給出物質的粒子數,求物質內某元素原子或原子團的:物質的量、質量、粒子數氣體物質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③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方面的應用:
化學計量數與物質的量的關系;
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比例式中上下一致、左右對應的含義。
……
事例二:鈉及其化合物
1.知識點提綱內容
(1)鈉單質
物理性質:色、態、熔點、硬度、密度(從外觀、操作和反應現象中提取);
化學性質:
①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常溫下:現象,化學方程式。
A.鈉與氧氣的反應
加熱:現象(火焰、產物顏色),化學方程式,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鈉著火的撲救方法是?
B.鈉與氯氣反應
現象、化學方程式?
②鈉與水反應:現象(浮、游、熔、響、紅)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③鈉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推測反應現象。
④鈉與鹽溶液(硫酸銅溶液或氯化鐵溶液)的反應:現象、離子方程式?
用途:冶金、光源……
2.對以上知識的要求
熟記以上化學反應方程式(包括離子方程式)及其反應的現象,并對以上化學反應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指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以及反應物中體現氧化性和還原性的物質。
四、知識點提綱的應用
1.把提綱內不熟的、模糊不清的、不會的做上標記(如×、○、△等)。
2.把做標記的內容解析,寫在提綱的背面或記錄在本子上,千萬不要在提綱上直接注釋,否則就失去提綱的作用了。
3.過幾天后,再檢查做標記的內容,是否還是模糊不清或不會,如果是則需再做標記。這樣往復三次如果沒有不清楚的了,就說明你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注意:不是一次清楚,是三次都清
楚才行。)
4.做一些典型的練習題加以鞏固。
五、錯題分析
掌握了基礎知識后,解題能力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知識應用不夠熟練,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可能會導致一些錯題,如何對待這些錯題,也是至關重要的。其實,這是對知識融會貫通不好所致,解決辦法是進行錯題分析:
1.建立錯題本,將錯題收集到其中。
2.分析錯題,找到錯點,分析錯因,并找出自己這什么為在此出錯,在細節上做足功課,記錄分析過程和結果。
3.過一段時間還要進行復查,以確保不犯相同的錯誤。
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知識點提綱和錯題分析,檢查學生的具體實施情況。對不合格的要求其整改。因為,此法既可以解決學生看書會,不知道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也可以解決知識的融會貫通,少做錯題,所以很有效,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方法,就會自覺地去應用。希望此文對學者和教者有用。
(作者單位 山西省長子縣職業技術學校)